最近更新

本站 RSS 地址已更新,别忘了重新订阅哦! 🎉

🙊金陵双臭锅,没吃过但还是做了

🦌前阵子去南京出差,问我要吃些什么,我说皮肚面、鸭血粉丝汤和咸水鸭。她吃了说都很一般,对存活在南京街头,接受过多年本地居民检验的鸭血粉丝汤店的评价是:还不如我们买的速食鸭血粉丝汤好吃。不过她对南京的南京大排档竟然有不错的评价。 回家之后她说在南京吃到的唯一喜欢的菜是金陵双臭,很喜欢,臭臭的,香香的,有机会的话,还会想要再尝尝。我也一向对她的口味有求必应,打包票说,我可以做(其实吃都没吃过)。 每次做完好吃的新菜,下次再想做的时候,又要回忆很久菜谱到底从哪儿看的。这个月做了很多尝试,只是犯懒,完全没有记录下来,这次真的要开始记录了。即便不拍照,也要写下来。 在下厨房和小红书看了几个南京本地作者的菜谱,觉得似乎不难,于是先从买豆腐开始 不过🦌对着我的淘宝列表说,我吃的是北豆腐那种硬度的,不是豆腐干的硬度,于是我们选了一款用臭苋菜发酵的臭豆腐。但结合🦌之后的品鉴,她说她选错了豆腐。正确的选择应该是一种组织更致密的圆形豆腐,本地人称之为大元,它更适合炖煮。 主食材 臭豆腐:足够多的量(块状的臭豆腐两盒大概是24块,或者两个整个的大元) 卤好的肥肠:150g-200g 肉末:200g 肥肠其实也可以自己卤,但这次的时间不够充裕,在平台上买的成品。 配料 蒜末:很多 姜片:4-5片 干辣椒:2-3颗 郫县豆瓣酱:40g 生抽、酱油、糖、胡椒粉、藤椒油:适量 配菜 胡萝卜:切厚片,和汤汁一起熬煮 土豆:原菜谱里没有土豆,但🦌很爱吃,我擅自加了一份 葱花:出锅前放,装饰用 杭椒:切圈,出锅前几分钟加进去,焖熟了就行,装饰用 步骤 最开始下锅的是姜片、蒜末和郫县豆瓣酱,加油之后就放进去,煸出香味,之后放干辣椒、胡萝卜、土豆翻炒一下,增加香气。 加水,两人份需要800-1000ml,煮开之后加生抽、老抽、白糖,可以加盐也可以不加,视味道而定。汤底就是这些,可以换到汤锅或者砂锅里继续煮,水开之后改小火慢滚30min。 同时炒锅重新起锅,炒肉末。臭豆腐切块,不同菜谱里对臭豆腐的操作不太一样,有人会先用油煎一下定型再放进锅里炖,有人直接炖。 臭豆腐铺底,肥肠其次,之后是肉末,把熬好的汤底加进去,在砂锅或者汤锅里炖,大多数菜谱都用了砂锅。大火烧开之后转小火,煮大概5min,杭椒圈放进去,继续焖5min。放葱花装饰,胡椒粉和藤椒油提香,就可以出锅了。 配饭很绝,卤肥肠的臭和臭豆腐的臭,搭配已经入味的土豆。菜谱里说胡萝卜只是为了炒香汤底用的,但我没舍得扔哈哈!都吃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在嘟囔,还想吃双臭锅。那么下次就对着这个菜谱做吧,下次一定会买对臭豆腐的!(๑•̀ㅂ•́)و✧

April 30, 2023 · 5 min · 1035 words

🐍吉尼斯奇遇

记录一个搬新家后一个月的奇遇记。 晚上我收拾碗筷的时候,低头看见餐椅下面的地板上有一个黑色还带点反光的圆圈,我以为是鹿姐绑头发的橡皮筋掉地上了,就弯腰帮她捡。结果我刚一捏,它动了……吓得我嗷得一声。 就见它,以一种接近于要变形的姿态扭动身体,s形爬行。 震惊之余,我开始观察,脑子里也在疯狂旋转。这个小生物体型很像蚯蚓,但因为刚刚摸过,我肯定那个手感绝对不是蚯蚓,应该是蛇,它的皮肤是蛇皮的触感和韧性。而且根据刚刚它的爬行的特征,我也觉得这肯定不是蚯蚓。只不过我没见过这么小的蛇,难道是幼蛇?我陷入了沉思。 用Google识图一拍发现,写的是xxxxx blind snake,看到snake这个词,我一惊,这既印证了我的猜测,又让我觉得很难接受,怎么就真的是蛇呢?这玩意儿不会是因为长得太像蛇而叫蛇吧,其实不是蛇。然后我翻译了一下中文,发现真的是蛇。 盲蛇。 准确来说是,钩盲蛇。(此处应该配一个钩盲蛇的图,但真的没必要,感兴趣自己搜搜) 从Google的图片上可以看出来,我家这条,和图片里别无二致。没有明显分节的皮肤,看不清头部的眼睛(因为高度退化,眼睛藏进皮肤里了),以及尾巴尖尖带一个很明显的细钩,用来自卫的。幸运的是,她是一条无毒蛇。 为什么用「她」来指代呢,这就是今天最奇遇的地方了。 这个蛇是孤雌生殖,这个种类的蛇从没被发现过雄性物种,都是雌性。她来我们家,那这真的是来对了家门儿呢,一下子进了女人窝呢!(不是 而且更神奇的是,这个种类的蛇不仅仅是孤雌生殖,而且她想胎生胎生,想卵生卵生,不仅不需要男人(蛇),还能自己做主孩子怎么生,是直接生啊还是孵蛋啊,随她开心。 (此处欢呼声) 这简直就是母系图腾啊!我们拉拉的人生icon!瞬间觉得摸过蛇的事实也不再恐怖了,毕竟她这么小,也没有什么伤害能力。 不过我也没有留下来养她啦,毕竟她一年可以繁殖2-3次,一次2-8条,可能过不了多久,我们家的蛇就比人多了。 最终我也不知道她从何而来,毕竟我家是高层,而且她也不属于北方,在西双版纳、香港、台湾有比较明显的出没记录。所以可以初步判断可能是从快递/植物的土壤里来的,至于如果是土壤里来的,我家的植物根系里是不是还生活着她的其他姐妹(哇,都不用写兄弟姐妹了),就不好说了。 在距离钩盲蛇真正生存地点几千公里外的北方城市居民楼里,一个孤雌生殖的生物,和正在热恋的两个女性人类就这么相遇了。 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内心在说:谢谢蛇。 没想到我今天会这么感叹:今天也是见过世界上最小的蛇的一天。本着尊重生命的原则,我用纸盒把它捞起来,带到了一楼,至于能不能继续生存繁衍可能也要看她的运气了,祝福小蛇姐!

April 12, 2023 · 5 min · 1054 words

📖2&3月读书报告

2月和3月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读书,读了2本书纸质书和几部网文。 2月3月已读 《进入诗歌》——王志军 《猫和狗的生活哲学》——简单心理 《读库2301》——张立宪 主编 《帮我拍拍》——七小皇叔 《晚潮》——七小皇叔 《都什么年代了》——七小皇叔 这两个月发生了不少事情,导致读书这件事一直被我搁置,甚至连每个月的总结都来迟了。《进入诗歌》和1月读的《我偏爱读诗的荒谬》差不多,不过也更偏重对诗的解读,我又跟着发现了几个新的作者,最近还在慢慢读,比如蔡仁伟的《伪诗集》和《对号入座》,因为还没读完,所以就先不写了。我对今年读诗的想法是先通过科普性质的内容接触和了解更多作者和诗,然后再慢慢读。读诗可能和最近在听古典乐一样,需要慢慢培养。 《猫和狗的生活哲学》 是🦌买来在出差路上看的,没想到我一年前就mark过,所以也就拿来读了。读完之后还下载了简单心理的app,做了测试,发现现在的我应该是最近几年心理状态最好的时候,很开心。总算不用别人开导自己了,学会了自己开导、消化,甚至乐观起来。 《读库2301》 应该可以作为我这几个月没读书又重新开始读书的复健练习,长度不长不短,可以在公众号的毛躁里慢慢沉下来,故事的长度也刚刚好,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读完一篇。前两篇都是藏族相关的故事,笔法平实,但可以通感其中的情绪。剩下几篇有点像科普介绍型的文章,讲番薯、台湾的飞碟唱片,谈宇宙、歌舞伎还有梁祝里的小分析,最喜欢的是《互联网前的互联网》这一篇,原来法国是早在互联网时代就拥有互联网的国家,而且一直在心目中看似自由的法国,原来也有被权力控制的不自由的一面。之前我一直没有耐心翻开读库的书,现在觉得它真的可以称之为「库」。让读者有机会接触更多领域,了解更多信息。 lcc的书我一直和朋友讨论,觉得她的描写非常贴近实际两个女生恋爱的情况,尤其是《帮我拍拍》,《晚潮》的故事背景和人物设定都还算特殊,所以心理描写又格外细。本来我没有想再继续占用月度总结的篇幅写百合文,但现在又忍不住把这几本列出来了。赞美lcc! 今年的另外一个flag里还有英文小说,不过现在在读一本青少年读物,不至于让我中途放弃的那种。 接下来的几个月似乎都已经可以预知地排满了,不确定今年的读书总数会降低到多少,甚至去图书馆的频次都下降了。那今天先写到这里吧。下月视情况而定地再见。

April 3, 2023 · 4 min · 936 words

📖1月读书报告-新的一年又来啦

1月读了10本书,都是纸质书。经过一个季度对百合小说的沉迷动作,我又恢复了些许理智,开始读书。之前从没尝试过细细品味诗歌,所以今年的主题是诗歌,当然也会保持之前的一些阅读喜好。 1月已读 《小的是美好的》——[英] E. F. 舒马赫 《过劳悲歌》——[英]杰米·K.麦卡伦 《我偏爱读诗的荒谬》——廖伟棠 《西西诗集》——西西 《我的饮食岁月》——M.F.K.费雪 《黑子日记》——[日]泽野公 《海的比喻》——[日]谷川俊太郎 《心与女人》——[日]谷川俊太郎 《初为人母》——[英] 安·奥克利 《致年少时的我》——[英]简·格雷厄姆 今年我又变懒惰了,不再一一把书目进行评价,虽然本身意义也不大,之后试着只笼统写一下整体的阅读感受。 10本书不多,因为有几本诗集。两本是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的,我对他没有基本的认知,潦草知道他这几年比较知名而已。在我还没领会读诗的奥义前,就先读了这两本 《海的比喻》 和 《心与女人》。读诗还是很具有个人强烈偏好的,所以现在我没有完全get 他的诗。 之后读了廖伟棠的 《我偏爱读诗的荒谬》,从里面学习品读一首诗的关键,节奏、韵律、语句变化带来的强弱,意象、层层推进的故事以及最后的情感抒发。微微对诗有了认识。对我来说,从这种科普类书目开始读起,确实会有更清晰的视角,说不定会少走一些弯路。从书里找到了几个喜欢的风格的诗人,之后逐一阅读。 西西的 **《西西诗集》**就是其中一本。我目前很喜欢她的童真的想象力和有趣的批判视角。她的书太多了,慢慢读。 **《小的是美好的》**算是很经典的经济学内容了,读起来很通畅,和 **《过劳悲歌》**一起接连读完,我在想,作为劳动力的大家,读了这本书之后,豁然开朗了倒也是无解,需要被改变的又岂止是大家的权利观念,还有全世界都在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There’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读这类书我也能得到一些肤浅的思考,大概最终目标是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黑子日记》**是集日常温馨和伤感于一身的与宠物相处的日记,更像一本家庭纪念册。读它的感觉是被生活触动的,感受别人的生活,让自己对生活的感知力更强。我也想细细感受生活里的治愈。 M.F.K费雪的这5本一个系列的书贯穿了我的2022年,又来到了2023年。我可能最无法感知的就是这一本 《我的饮食岁月》,不知道之后有没有机会重读看看。她的其他几本我都非常非常喜欢。「多读女性作者的书,因为她们超凡地感知力会让我落泪」,这是我2022年初读M.F.K.费雪时,脑中冒出的最最最大声的呼喊。之后我就越来越多刻意留意女性作者了。很喜欢她对食物和生活的解读。 **《致年少时的我》**和 **《初为人母》**是我基于以上对人生和女性的关注之后,选到的两本书。虽然不生孩子,但也想了解一下当妈妈的女性的感受,至于《致年少时的我》里很多名人都是男性,我是充分理解了其中的爹气和男性视角下的女性,比如Jamie Oliver对自己妻子的一些描述。所以这本书我看得很气愤。更坚定了我要多读女性作品的目标。 好了,这个月的书就是这么多。对于阅读这件事,我从2021年开始写月度的读书总结,今年是第三年了,越来越觉得读书变成了日常,我也更愿意思考,哪怕我读书并不细致,保持阅读的习惯也能让我多一些思考的空间。我很庆幸这两年努力坚持这件事。与此同时,我也获得了很多学习的机会,去年看了很多菜谱和生活相关的书,我家的餐桌也变得丰富起来,阅读routine也让我的生活变得更规律和自然。 那么下个月见啦。

January 31, 2023 · 6 min · 1344 words

📖11、12月在阅读状况之外

这次的标题说这是阅读状况之外,但我也并没有觉得百合小说或者网文就不能配得上阅读。小时候,爸妈说电视剧是海洛因,不应该年纪轻轻就沉迷电视剧一样,强硬地诋毁和避免看电视剧这种行为。电视剧也好,电影也好,传统出版物也好,网文也好,都是信息承载的形式,艺术表现的一种。在展现形式上,应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吧,虽然内容质量确实能分三六九等。就像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部美剧/电影TOP10,书或者作者自然也是存在。 先是因为封控,再是因为疫情,把本该正常进行的很多安排都打乱了,本来这个月也没有看什么的,本来心思也完全没有放在读书上,有一些时间被分配给学习了,但还是我这个人就是很不争气地,需要一些额外的精神生活来放松紧张的精神。结果就是沉溺于百合小说和广播剧里。于是学习的进展也有些不容乐观。不过反过来想,如果不是没有我放下了阅读,选择学习,同时又需要拓展自己放松的领域,也不会接触到新的内容。 不过,百合小说的标题,大多数确实都太直接了。看标题绝对要脚趾抠大别墅了,比如《一觉醒来我有娃了》和《总有老师要请家长》,都很尬的标题,但其实就是小甜文。这两个月看了一些,也听了一些。加上10月结尾也有一些,就一起说说(毕竟也没读其他书)。 从消遣到沉迷,一共分几步 最开始看的第一部是B站up主那里看来的推荐,《影后成双》,前面倒是有第一次接触百合小说的新奇,到后面发现章节太长太啰嗦,剧情也有一种硬凑的感觉,就去尝试了一下广播剧,大大解放了我的眼睛,但占据了我日常听播客的耳朵。强行听完,不得不说,这个小说是我第一本读的,也是最差的一本。剧情、文字都比较单薄。但广播剧的主役表现力还挺不错的,比如陆饮冰的cv桃吉贰,音色很好,现在又去做导演了,她导的剧《入迷》,细节还不错。 听完《影后成双》,我又从相关推荐里看到了《她的山她的海》、《女将军和长公主》,前者还读了一下小说,不长,后者是古风,但是是女扮男装的设定,我比较一般。后来就是《余生为期》了。小说也看了,剧也听了,被主役cv牢牢抓住耳朵,以至于到现在听的内容都在以她接的剧为主。我也不知道我长了一个什么样的耳朵,不管她配年上还是年下,我总能牢牢捕捉到她,我当时还特别好奇,为什么我会喜欢年下角色,我可是喜欢姐姐的呀!原来比起年上年下,我更能捕捉到的是攻气。哈哈哈哈。《入迷》是我听了最多遍的剧,桃吉贰的导演,十四君的主役,另一个主役入戏相对有点晚,从剧里能感知到,但也还不错。在app里围绕她的主役听了一些有的没的,比如《救援》《不约》《顾小姐和曲小姐》《那一场柑橘味的爱恋》《鬼怪的报恩》,都是比较快听完就过了。没有特别多印象,可能本身剧本和故事都比较一般。 在《余生为期》和《入迷》之后,最抓我的是《总有老师要请家长》,虽然这个标题很令人尴尬。但设定一眼望去就还挺抓我的。毕竟是追姐姐的甜文。还安利给鹿姐姐看了,她也看得喜滋滋。另外一个让人很尴尬的剧《一觉醒来我有娃了》,以为是穿越剧,结果是失忆剧,设定还可以,影后文,标题虽然尴尬,剧情还挺有趣的,不过我没看原文,只听了广播剧。自我迷上我的单推十四君之后,又get了一个新的仰慕的偶像,宋艾(卿声隙语/阿隐),很神经的气质,爱!同期听了《春夏秋冬》和她最近几年的一些作品,比如她自己的小团体杯面派对的自娱自乐性质的短剧《是你妈的爱情》,还有和沸腾鸟EBU合作的几部短剧《无人知晓的我》《特鲁多乐章》。只能说宋艾老师的功底已经完全不用被限制在cv里了,她的各种前采、后采、ft、花絮都是非常精彩的存在,对这一切都游刃有余。我完全被她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如果说对十四君是喜欢,对她真的是崇拜的爱。 这两个月是以广播剧作为探索的原点,已经有了喜欢的cv,对现在百合剧配音的小圈子比较活跃的cv都有了一些些了解,可以通过看一部剧的人员判断这部剧是不是不错。目前的单推是十四君,崇拜的对象是宋艾,喜欢的制作组是沸腾鸟EBU。 高浓度喜欢 不知道是因为听的剧越多,越能发现不错的内容。《我为鱼肉》、《女捕》这两部古风我都很喜欢。前者偏心机很重的算计,但最后结局是好的,后者是大家都在一个很大的棋局里,爱得很坚定。我一直以为我会因为古风而出戏,结果出乎意料,我好上头。《女捕》更是不错的古风悬疑探案风格,原文有175万字,真的是很复杂的设定,很多角色和故事编排在一起,读它的时候我都在想,它和其他知名的武侠小说有没有差距呢?至少我的答案是这两者没有很大差距。我还买了番外看。正文结局看似有点遗憾,但真的结局是在番外。总算圆满。 最近刚刚听完《烧》,很沉重的伤痛,十四君在剧里台词很多,另一位主役也很有表演张力,我还是对这种伤痛文艺的爱情很上头,台湾文艺片从没有一次能放过我。角色有很多神秘感,也有很多需要读者/听众去感受的细节。虽然会觉得剧情设定真的很文艺很伤痛,但又很能共情。小说本身也很短,还在看。 如果让我现在选出我的推荐,我选择: 第一推荐:《女捕》《烧》 第二推荐:《我为鱼肉》《总有老师要请家长》《一觉醒来我有娃了》 第三推荐:《入迷》《余生为期》《春夏秋冬》 One More Thing 另外,这个月也确实读了一本书《费雪的美食词典》,依旧是我今年很喜欢的美食作家M.F.K.费雪。不过我的心思真的不在读这些书上,书架上还摆着好几本其他几本书,都是开了一个头,就没有心思读下去了。all in 百合剧! 希望我还有精力再来总结一下2022年全年读书的喜爱吧。请赐给我力量让我好好学习!!!!一年马上就要结束了!明年也要多读书!

December 29, 2022 · 11 min · 2202 words

📖10月读书总结

10月读了5本书,都是纸质书。最近这三个月应该读书量都不会很高。现在书架上还积压着七八本书没看。 10月推荐榜单 没有上榜的不代表它不好 《好味道的秘密》🌟🌟🌟🌟 好味道的秘密 🌟🌟🌟🌟,贝蒂·塞伦古特,纸质书。 是很通俗易懂的烹饪知识,但又不是那种让人发出:就这? 的类型。很久没有读过女性主厨的书了。更细也更容易理解。 生活的暗面 🌟🌟🌟🌟,迈克尔·施瓦布,纸质书。 属于社会学的通识课,用很大的篇幅引入到社会学的讨论里来,初衷是能让零基础的人跨过门槛去理解社会学认知。读了不少社科或者哲学的书,但也还是连门都没入,不过我的理论是只要能读,就读。这本书带给我的更多的是提醒我,用不同视角去了解和观察世界。 这一年吃些什么好 🌟🌟🌟,新井一二三,纸质书。 完全看不出是母语非中文的作者写的书,很平实的语言,没有理解障碍,看得出日本人很喜欢用节气作为食物类书籍的内容分类规则。我想来想去,也没能完全梳理出一年按照时令,我会吃些什么。希望等20年之后,我可以写得出这样的内容吧。 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 🌟🌟🌟,兰道尔·门罗,纸质书。 很好奇这本书里要写什么,于是开始看。我猜测是在用趣味的手法做科普。不过看到了就有点厌倦。希望互联网公司面试的时候,不要出这种题。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 🌟🌟🌟,乔希·科恩,纸质书。 看到这本书的心态是这说的是不是我?这种什么都想做,但什么都不想做的状态,但它的原版名称是:NOT WORKING, WHY WE HAVE TO STOP。但我从安迪沃霍尔的故事里并没有完全读出解答我找到困顿生活出口的答案,甚至我并没有觉得安迪沃霍尔的状态和我有什么关联。可能这是一本哲学书,而不是一本解惑工具书。说了那么多,总觉得和not working没有任何关系。 ———————————————————网文也mark一下吧——————————————————— 很久没看过百合网文了,上一次还是在上次(2014年)。没想到最近因为花小雕的视频,开始看了,结果就是一发不可收拾。目前看的+听的广播剧都mark在下面吧。倒也不是因为文笔好,主要是舒缓情绪压力。 影后成双 她的山她的海 余生为期 女将军和长公主 入迷 感觉下个月的总结可能要被我跳过了。总之,下月见~👋

November 9, 2022 · 4 min · 882 words

🍔向美味汉堡和英式麦芬自由进发

十一假期做饭的机会不多,各种出门的安排满满,可能是因为没怎么在家做饭的缘故,似乎心灵上都没体会到休假的感觉。加上十一返工之后的这一周是7天连上的工作日,一眼望不到头的感觉更是让我觉得必须要做做饭平复一下心情了。 好巧不巧,🦌提出,很久没有吃汉堡了,既然本家庭小馆子唯一顾客点菜了,肯定是要加把劲儿。 汉堡胚 VS 英式麦芬 只是做之前就做过的东西,我肯定不够满足,正好b站给我推荐的视频里有一个英式麦芬,我也是很好奇麦当劳的麦满分是不是就是肉夹馍的馍呢?毕竟之前我也是自己烙饼做过肉夹馍很多次的人。 带着这个疑问,我去下厨房搜索了一番,竟然有个惊天发现!麦芬的做法和配方几乎是和汉堡胚完全一样的,除了用水和面,用奶粉而不是牛奶,黄油的量也是非常少。除此之外没有差别。 虽然烤过很多个贝果,也做过好几次汉堡胚、热狗面包,但我对烘焙的科学不甚了解,所以决定不如一起试试,看看这么微妙的配料差异到底会不会塑造出完全不同的食物。 至于汉堡胚,我之前用的是小高姐年初炸鸡汉堡系列的菜谱。布里欧修面包的优点就是有非常浓郁的香气,主要是黄油加得多,比如小高姐的配方就用了面粉重量30%的黄油,而且直接用牛奶+鸡蛋和面,完全没有加水,不香就怪了。不过用这么多黄油,良心上有些过不去,这次直接减半了,用了面粉量10%的黄油。 汉堡胚——麦芬(都是6个) 鸡蛋 2个——鸡蛋 1个 牛奶 60g —— 水 130g + 奶粉 20g 酵母 4g —— 酵母 4g 糖 12g —— 糖 10g 盐 2g —— 盐 2g 高筋面粉 200g —— 高筋面粉 200g + 全麦粉 50g 黄油 20g —— 黄油 10g (另外麦芬需要在整形之后裹一层玉米粉,汉堡胚需要在烤之前刷蛋液) 这样对比下来比较清晰,可以看出来,麦芬的含水量比汉堡胚高,汉堡胚的含水量大概之后30-40%,因为我无法正确估计牛奶和鸡蛋的含水量,所以只能笼统一算。而麦芬的含水量有50%+。 步骤同样都是把除了黄油以外的所有食材混合之后和面,然后松弛,之后加入黄油,揉进面里,然后第一次发酵,发酵至两倍大,排气,分割整形,然后继续发酵。 汉堡胚在发酵之后还需要涂两次蛋液,而麦芬不用。 麦芬需要用模具或者锡箔纸圈住防止变形,还要在顶上压一个烤盘,避免凸起,毕竟凸起了就变成汉堡了。 两种一起做的时间大概是从早上8点到中午十二点半。中间要经历两次发酵,最近天气有点凉,室温发酵第一次用了1个半小时,第二次放进了低温预热过的烤箱里45分钟。 猪肉麦芬、奥尔良煎鸡腿汉堡向老泰泰汉堡致敬 麦芬的成品是比汉堡胚更成功的,汉堡胚后面烤得颜色有点深了。我惊奇发现,麦芬好软啊,像极了🦌最爱在周末做的早餐舒芙蕾,高度和大小都完美契合了,而且拍一拍都有一种柔软粉扑的质感,好可爱!看似粗糙,裹着一层玉米粉,谁知道内心竟然这么精致,又被治愈到。 当天我又做了猪肉肉饼,冷冻在冰箱里,主要是忘记买牛肉了,所以比较仓促,用猪肉代替了。吃的时候拿出来煎一煎,搭配麦芬还不错。 受到slow boat的老泰泰汉堡的启发,这次麦芬和汉堡的抹酱,我都用了花生酱,搭配番茄酱+是拉差辣椒酱,或者直接用是拉差。花生酱的坚果香气和是拉差的酸辣很契合。本来还想试试黄芥末酱的搭配是拉差的,但是忘了买,这次先做罢。 slow boat的老泰泰里除了有花生酱之外,还在牛肉饼下面加了一块烤制过的菠萝,增加了它东南亚的异域风情。也是可以借鉴的。 附带自制奥尔良调料 上次吃汉堡就用了煎鸡腿肉的方法,鸡皮焦黄,超级香。这次我把鸡腿肉腌制了,做奥尔良煎鸡腿肉!不过家里没有奥尔良的调味料包,所以自己配的。 洋葱、蒜末搅碎,加黑胡椒、辣椒粉、糖和盐,能拥有新鲜的奥尔良调味。一整块鸡腿肉用刀斜切几个口方便入味,把新鲜奥尔良调料均匀涂抹之后,放进冰箱冷藏一晚,第二天就完全入味了。 截止到今天,本家庭小馆已经初步实现了贝果自由、汉堡自由、热狗自由和麦满分自由!探索、制作和享受美食的过程是本小店始终贯彻如一的开店宗旨!(`・ω・´)ゞ

October 20, 2022 · 7 min · 1542 words

📖9月读书总结

9月读了12本书,8本纸书,4本电子书。最爱的是 **《挽救计划》**和 《圣母》。 从这个月开始迭代一下读书总结的内容格式,记录和书写的角度和侧重点也会微微变化。不过依旧不配图,懒得配,并且把单本书的格式也精简一下,居中还要每次调整,累。大致上是一次格式简化,总结的文字也更倾向于个人感情出发。先这样试试看。以及只给这个月觉得特别特别喜欢的书排名,不给暂时无感的书排名了,毕竟也有可能是我没读懂,给一个很低的名次有点冤枉。 OK好了,回到本月阅读书单! 9月推荐榜单 没有上榜的不代表它不好 《挽救计划》🌟🌟🌟🌟 《圣母》🌟🌟🌟🌟 《爱的接力棒》🌟🌟🌟🌟 《让我独自一个人 爱的剖析》🌟🌟🌟🌟 《呼吸革命》🌟🌟🌟🌟 《日本流行美食文化史》🌟🌟🌟🌟 挽救计划 🌟🌟🌟🌟,安迪威尔,电子书。 这两年的漫威电影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甚至我都开始怀疑自己已经不是漫威的受众了,以及我可能对泛科幻片没兴趣了,不过今年重看了《火星救援》电影版,对科幻世界又提起兴趣了。《火星救援》的小说我还没看,现在看完这本觉得可以安排了,《挽救计划》明年也会出电影版,还是高斯林演的。 最近用Kindle读小说的过程让我重新体验到了用大脑体会文字,并自行渲染文字描述的场面带来的快感,甚至冷却了对视觉影像的依赖。喜欢这种感觉,小时候读小说,几乎每天都沉浸在这种感觉里。这本小说带来的新鲜感还有趣,利用主角在太空醒来发现失忆慢慢找回记忆+解决遇到的问题的过程来叙事。很新奇。以及发现外星智慧生物时的喜悦,我也充分感受到了。 是文字和大脑共同作用的力量。 圣母 🌟🌟🌟🌟,秋吉理香子,电子书。 本月的小说浓度过高了,读完了《爱的接力棒》和《挽救计划》之后,又被朋友安利了这一本,我们互相推荐了几本书,我推荐了《挽救计划》和《人类灭绝》。 这本书的开头两章,我总有一种我似乎在哪里听过别人讲的感觉,比如对取卵子之后的妻子看到老公悠闲坐在休息区的情绪变化,老公对妻子的痛苦无法共情和理解的描述。我再次在脑海里闪烁出,只有女性可以共情女性的感慨,以及对最近发现自己各种社交媒体的关注列表里都是男性感到难过。 说回来,这本书的描述是「全文最后20页,改变整个故事,读完一遍后马上翻回去再看」。这完完全全是勾起我好奇心的描述,所以当天晚上我就开始看了。晚上回家路上,第二天的地铁、中午休息以及晚上回家后,大概用了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几乎可以说是无缝衔接把它看完了。看完之后才去看豆瓣评论里对这本书的笔法做了定义:「叙诡」,第一次听说这个词,不过确实字面意思也很好理解。看到最后20页,我确实有困惑又疑问,一直在脑子里组织这里的人物关系和故事结构,也确实在最后20页反反复复翻回去确认之前的内容我没有看错。 很喜欢这本!推荐!!已经隆重推荐给了好几个喜欢看日本推理小说的朋友。 爱的接力棒 🌟🌟🌟🌟,濑尾麻衣子,电子书。 去年在万圣书园发现的书,摆在较为显眼的畅销位置,结果今年才开始看。没想到日本小说还是会给人带来这种对于亲情的触动。 被爱陪伴着顺利成长的孩子,可能就是会在情绪处理上脱颖而出吧,那么坚定,那么洒脱。 接下来也想认真感受爱和释放爱。 让我独自一个人 爱的剖析 🌟🌟🌟🌟,马塞勒·索瓦,实体书。 “每一个写有您的字迹的信封对我来说都是一场苦难,我要写给您的每一句话都是一种抗争。” 女性作者,女性译者,女性作者作序,以及这个标题是说服我最初看这本书的理由。最近两个月说了太多次关于从女性的文字里感受到的力量。这一本虽然短小到只有几封信,但也依旧感受到了作者情感上的真挚又理性。 译者在豆瓣的评论里写了一篇文章,写下了她请袁筱一写序时的心态,是开心,是紧张。袁筱一是译者学生时代心目中独立、浪漫、自由的女性代表。袁筱一在序里提到「女人在爱情中索取的尊严也许更接近人类尊严的本质」,这句话沉重又深刻。我不禁觉得作者-译者-序作者-我,四者的关系,把一种能量和情感一步一步传递,作者对译者的影响,序作者对译者的影响,以及序作者对作者的解读,译者对作者的理解,都传递给了我,我是最后的接收者,很满足。 美食评论家的乔装秘密生活 🌟🌟🌟🌟,露丝·雷克尔,电子书。 美食不光是法餐或者意大利餐厅或者欧洲以美食著称国家的高级餐厅,也可以是亚洲餐厅或者小馆子,这可能是露丝带给《纽约时报》的变化。看了很多写美食、饮食的内容,自己也喜欢吃,不过很多餐厅还是给我一种它并不是在贩卖食物的感觉。近几年总有人嘲讽说,北京是美食的荒漠,我之前也是跟风的一员,只是现在吃得多了,或者是在这个城市呆久了,发现北京并不是美食的荒漠。高端餐厅我没去吃过几家,无法谈论,我也不认为没有好吃的高端餐厅或者「正式」餐厅就可以被叫做美食荒漠,美味的小馆子,有故事的个体户,学校附近的平民食堂,都可以是美食的一部分。对我来说,重要的是能不能从端上来的食物里,吃到美味,或者吃出感情。吃需要很多元的评判,不仅仅包括味道、环境或者价格,还有情感。 呼吸革命 🌟🌟🌟🌟,詹姆斯·内斯特,实体书。 最近看的两本呼吸的书都提到了瑜伽里的呼吸法,鼻呼吸、慢呼吸。最近在观察自己鼻孔呼吸的左右差异,书中提到左鼻孔代表月亮,右鼻孔代表太阳,但我好像呼吸时段有点相反,而且我很明显左鼻孔更多在承担呼吸的作用。书中提到左侧鼻孔影响创意思维,右侧鼻孔提供舒适状态。而lunatic的词根是luna,瑜伽里呼吸法的左鼻孔也是月,右鼻孔是日,精神错乱的人还有显著用左鼻孔呼吸的规律。这几个知识点连到一串就有一种,原来是个圈的感觉。 日本流行美食文化史 🌟🌟🌟🌟,畑中三应子,实体书 之前的印象里确实觉得日本是比我们发达的国家,毕竟他们的泡沫经济时代发生在40年前,那时候是我爸妈年轻的时代。同样的体验转化到中国,可能我在现在这个年纪,才体会到了日本美食历史从0到1的大部分历程。日本战前就已经开始尝试向西方的饮食方式过渡,咖啡、快餐以及各类饮食消费品都开始慢慢发展。这个历程不就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进程吗?果然历史是车轮,碾过一个又一个正在发展的国家。 美味的科学 🌟🌟🌟,查尔斯·斯彭斯,实体书 感受到美味是多个维度的,不仅仅是味觉,还要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营造,还会利用食客的心理学,感受到食物的美味。让食物更美味是科学+心理学+营销学的综合学科。 另外书里提到盘子中摆放的个数影响感受美味的程度这一观点(当然书里说这是没有的事儿),我确实对摆奇数个扇贝的盘子更有好感,但仅仅是美学平衡角度的欣赏,如果我在餐厅点了一盘198的扇贝,上来只有3个,我会很生气的! 台北小吃札记 🌟🌟🌟,舒国治,实体书 自然平和的食物类内容总会激发阅读者对美食探讨的热情。不愧是舒国治老师。 每個家,都該有主人的樣子 🌟🌟🌟,朱俞君,实体书 家是需要符合居住者生活需求的居所,其次是美感或者风格。最贴近生活需求的家,才有办法舒适居住得更长久。 BEAMS ON LIFE 理想生活 🌟🌟🌟,BEAMS,实体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可以分享生活。 食桌情景 🌟🌟,池波正太郎,实体书 美食上并不觉得描写很细腻美味,说是故事吧,故事性也不是很强。 其实还有两本费雪的书没读完,这个月就不能写啦!所以下月见!👋

September 30, 2022 · 14 min · 2863 words

📖8月读书总结

8月读了9本书,最爱的是 《拳》。装帧设计和这种小短篇的叙事风格都很喜欢。 8月读书清单——排名分先后 《拳》🌟🌟🌟🌟 《传承》🌟🌟🌟🌟 《我们为什么爱饮料》🌟🌟🌟 《摆放的方式——安排物件的修辞》🌟🌟🌟 《精力管理》🌟🌟🌟 《学会呼吸》🌟🌟🌟 《最重要的日常》🌟🌟🌟 《侘寂:追求不完美的日式生活美學》🌟🌟🌟 《瑜伽之道》 拳 🌟🌟🌟🌟 何大草 ,实体书 俺不管这啥拳、那啥拳,但凡过了俺的手,就是俺的拳。 –《拳》 在码字人书店看到这一本的封面就很喜欢,喜欢轻型纸的手感,还有点粗糙,封面和装帧设计都很符合这本书内容的气质。这是一本群像小说,整本书并没有特别多字,但却有很多不同人物的塑造,很生动,甚至有些人物只是在每个小章节里短暂出现一会儿,就能在脑子里描绘出ta的样子。 Guruji 传承 🌟🌟🌟🌟盖伊·唐纳海&艾迪 ·史登 ,实体书 去年还是前年买的书,直到阿汤练了一年多,才总算看完了。之前看的时候懵懵懂懂,不知道在说什么,现在已经可以感同身受了。阿汤确实有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魅力,练习这一年,我也有了很多精神层面的成长。不过在编排上,这本书有些过于冗长了,主要是采访的问题都没有特别针对性,大多是泛泛而论,只有遇到好的谈话者才会得到好的答案。 我们为什么爱饮料 🌟🌟🌟亚历克西斯·威利特 ,实体书 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关于一切饮料和饮料的一切》,作为书的内容概括还挺好的,至于《我们为什么爱饮料》,倒是没有讲特别明白。不过这应该是翻译的问题,这本书的英文标题叫做《drinkology—— the science of what we drink and what it does to us, from milks to martinis》,很能反映它要讲的内容。 这是一本关于饮料的故事书。除了关于酒精、碳酸以及含糖类饮料要少喝之外,另外一个可以概括的关于饮料要喝什么的点是:多样化尝试。很多具有健康功效的茶或者天然饮品可能都达不到能让人变健康的量级,毕竟抛开剂量谈效果,是耍流氓。不过像酒精、碳酸饮料以及高糖、果汁这种,少喝就是了。其他不管是红茶、绿茶或者咖啡这种常见的饮品,还是可可、巧克力或者酸奶都可以试试,还有奇奇怪怪的茶,康普茶、马黛茶、路易波士茶,都试试嘛。总不会中毒的。 摆放的方式——安排物件的修辞 🌟🌟🌟李歐納·科仁 ,实体书 前面关于物体摆放的理论阐释还挺有趣的,有美学依据和理论支撑,可以对物品摆放这种细枝末节的小事进行一番探讨,能感受到很严谨的态度。不过后面开始举例之后,发现他描述的内容我几乎都get不到,确实有一种我在看画廊装置展览的感觉……一脸懵。有时候在怀疑是自己美学建树不够,还是他对的解读太矫情。 精力管理 🌟🌟🌟吉姆 洛尔 & 托尼 施瓦茨,电子书 书中实践的核心是培养习惯,用习惯支撑起有挑战的生活,越多下意识的习惯就越容易接受更多挑战。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有助于精力提升的。我审视了自己的习惯,发现我在健康生活方向上已经走得很远了,这本书大概是对大腹便便的中年肥胖男更有帮助。以及再次印证了习惯逐步养成的重要性。我下阶段需要提高自己的专注力。 学会呼吸 🌟🌟🌟帕特里克·麦基翁,电子书 关键信息提取:用鼻子呼吸,而不是用嘴。其他的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了。 最重要的日常 🌟🌟🌟山下英子 / 自凝心平,实体书 提取了一些关于收纳整理的心灵按摩话术,其他的几乎都略过了。 侘寂:追求不完美的日式生活美學 🌟🌟🌟Beth Kempton (貝絲•坎普頓) ,实体书...

August 31, 2022 · 7 min · 1444 words

🍲2022火锅探索报告001

自从家里买了一个电锅之后,就开始频繁更频繁在家里下火锅了,去年也在家吃过排骨锅、牛油锅或者普通的清汤锅,今年又尝试了一些新类型,也好吃,比起排骨锅和牛油锅的厚重,清汤锅的平淡,今年吃到的都是很爽很开胃的类型。 今天算是mark一下。暂时不放图了,之后有空再补。 糟粕醋火锅 糟粕醋火锅的底料是买的,不用额外准备。第一次吃的时候还特意用小青柠调了蘸料,后来觉得直接涮了就很好吃,之后也就没有再调蘸料了。似乎最开始的糟粕醋还不是火锅的时候,就是直接煮海鲜连汤一起装进碗里的。 糟粕醋的酸味和里面辣椒油和蒜的辛辣结合起来能激发海鲜的鲜味带着一丝刺激,特别开胃。 常吃的食材 鱼片、花蛤(以及其他壳类)、虾、海带、牛杂、豆皮 据说糟粕醋里最需要搭配的菜是海草,不过不靠海的缺点就是这些产品不太好买,只能搭配一些其他的。自从用糟粕醋吃了鱼片和花蛤之后,今年就吃了特别特别多次鱼和花蛤,往年鱼在我们家都排不上号,一年也吃不上一次,今年可能已经有六七条鱼都为了满足我的口舌之欲,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花蛤也是糟粕醋里必涮的食材,花蛤便宜又好吃,盒马经常10块钱一斤,没什么泥沙,买回来养半个小时就能吃,当然鱼我也是买的盒马的鲜切鱼片。 牛杂不常能买到,但能买到一定要安排,牛杂下进糟粕醋里别提多好吃了。豆皮、腐竹或者响铃,也是锅里常客。吸满了汤汁,载着酸辣和豆香,一口气吃一盒。 椰子鸡火锅 椰子鸡火锅过年的时候买过海南空运的底料,有椰汁也有文昌鸡,感觉不错,不过前段时间刚刚试过自己搭配的椰子鸡火锅,发现自己做完全不用依赖底料,顺便还掌握了开椰子的技能。 椰子鸡汤底(两人份) 新鲜椰子*2,文昌鸡(盒马有卖),水、枸杞、红枣 两颗新鲜的椰子可以开出大约800ml椰子水,把椰肉取出来切丝加到汤底里提高汤底的香浓度,但只需要放一颗椰子的椰肉就够了,剩下的自己吃。两人份的椰子鸡汤底需要1200ml-1500ml的汤底,剩下的可以靠水来凑,或者也都替换成椰子水,可以买椰子也可以直接用椰子水,毕竟椰肉够用了。 开椰子的技巧也是最近才get的,把椰子外面的一层纤维用刀切尽量薄,努力靠近里面硬硬的椰壳,然后就可以换成用刀背沿着椰子壳顶端5cm直径范围敲打,敲一下换一个方向,绕出一个圆,之后就很容易在周长上出现裂缝,依次沿着敲开就成功了。抠开椰子壳,倒出椰子水就可以用勺子沿着椰肉和椰壳之间的缝隙把一整个椰肉挖出来了。之后切丝,放进锅里。 加一丢丢枸杞和两颗红枣提味,可能味道也不会特别明显,但是还挺有用的。盒马的文昌鸡一包应该是半只,买两包可以,买一包的话就再多涮涮菜。 蘸料汁 姜末(正宗是用沙姜但我没有,我用普通鲜姜替代)、蒜末、香菜碎(大量)、小米辣碎、青柠/柠檬汁、生抽(不要用很多) 常吃的食材 绿叶菜、腐竹/响铃卷、牛肉丸、菌菇类、豆泡 椰子鸡是需要蘸料的,椰子和鸡的味道只是清香,还需要一些调味料加持,焕发出鸡的鲜香味。姜汁去腥,蒜味增香,小米辣唤醒味觉,香菜和柠檬汁增加层次。 这个锅底可能是最适合回父母家给长辈露一手的选择了(对非海南人来说),操作看似花哨实则简单,搭配新奇但食材有比较常见。 锅开了之后先喝汤,吃鸡尝尝鲜,每次吃都用文昌鸡,导致我都无法说出普通鸡和文昌鸡对汤底味道的影响。蘸上料汁一下子感受到香菜和柠檬的香气带着小米辣的刺激,酱油激发出鸡肉的鲜香,嗷嗷嗷停不下嘴。 吃一吃肉,喝一喝汤之后我喜欢下一些菌菇类,比如海鲜菇或者蟹味菇,之后加豆泡、腐竹、响铃之类的豆制品,牛肉丸,最后下一点青菜。绿叶菜我喜欢空心菜。 不知道今年还会不会有其他的火锅来抢占我家周末的火锅地盘,虚位以待。

August 21, 2022 · 7 min · 1451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