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本站 RSS 地址已更新,别忘了重新订阅哦! 🎉

🍸用一杯迎接夏天

柠檬买了很多,还有百香果。 一直都觉得柠檬类饮品或者冷泡茶是夏天开始的象征,确实是这样。如果说我们家遵循时令,那天气一暖,基因里立刻就开始对柠檬、百香果和冷泡茶开始想念。 五月开始之前,买了香水柠檬、泰国青柠、海南柠檬还有小金桔,顺便买了500g百香果,为了能在阳台边晒太阳边喝上一杯酸甜水果冰茶做准备。 今天这一杯确实有点要素过多了,减去配料里的任意一两种也都能好喝。 配料 百香果 —— 两颗 香水柠檬 —— 半个,切片 小金桔 —— 4颗 养乐多 —— 一瓶 茉莉花茶汤 —— 4g茶 : 700ml热水 蜂蜜/糖浆/代糖 —— 10-30g 冰块 —— 一大堆 上一次爆锤香水柠檬锤得太狠,柠檬皮的苦涩盖过了香气。这次长记性了。我家没有雪克杯也没有锤,就用料理机的杯子和擀面杖,结果都一样。 香水柠檬厚切,放进杯子里垫底,在上面加几块冰,尽力锤十来下,多数都会锤在柠檬果肉上,柠檬皮只会微微碰到,香气激发都是玄学,所以我觉得下次就单纯用普通黄柠檬应该也没问题问题。 百香果挖出果肉,小金桔切开挤汁,一起放进杯子里混合,用勺搅搅,把刚买的养乐多倒进去,茉莉花茶其实冷泡都很香,但我今天就是很浮夸,用热水泡完晾凉,按照目前杯子里各种配料的总量等比加了茶汤,大概也有个300ml。 最后调整甜度,加蜂蜜、糖浆或者其他甜味剂,我假装健康用了代糖。代糖如果用在特别素净的味道搭配里,很容易吃出来,但柠檬百香果这种味道强烈的食材就很好糊弄。慢慢加,边加边尝,直到甜度满意。 最后加冰,很多冰,搅匀倒进美丽玻璃杯! 如果把茉莉花茶换成水或者气泡水也可以。把香水柠檬换成柠檬也可以。去掉养乐多也可以,但应该需要多加糖。去掉百香果、去掉养乐多,变成纯的茉香柠檬茶。 🍻

May 2, 2022 · 3 min · 678 words

📖4月读书总结

4月一共读完了7本书,其中最爱的是 《孤独社会》 和 《料理的1000种魔法》。这个月的书好像选得比较一般,所以对单本的评价或者感受没有特别展开,下次会更认真选书的kkk。 4月读书清单——排名分先后 《孤独社会》🌟🌟🌟🌟 《料理的1000个魔法》🌟🌟🌟🌟 《荣誉》(一个知识女性的思考系列)🌟🌟🌟🌟 《两位严肃女士》🌟🌟🌟 《想找的人不在》🌟🌟🌟 《疲劳自救手册》🌟🌟🌟 《哈佛大学的八堂建筑课》🌟🌟🌟 孤独社会 菅野久美子 🌟🌟🌟 实体书 对于很多人来说,孤独很恐怖,孤独死更恐怖,它暗示着一个人生前的「不幸」一直延续到死亡都没有结束。外界看来ta是一个人孤独地死去,可能也不会太关心死者本人对自己的死有着怎样的评价。但,肯定也有不少独自死去的人,在生前有认真度过自己的人生。 诚然,这本书里大部分死者都属于「正常社会人类的对立面」,是很难被社会注意到的人生设定,不受家人欢迎,甚至死前还在惹邻居嫌弃。这本书也更是为了呼吁社会关注这些常常被忽视的人的人生。 料理的1000个魔法 日本辰已出版株式会社 🌟🌟🌟🌟 实体书 1000个tips看起来确实是过多了,按日本人精准贴心的性格,1000完全不多,甚至会觉得非常划算,居家必备。还没有完全看完,大部分tips也是日常做饭中容易被忽略的地方,读到的时候,脑袋上会突然有一个电灯泡被点亮的感觉。 💡 《一个知识女性的思考系列》之一——《荣誉》 蕾切尔·卡斯克 🌟🌟🌟🌟 实体书 前几篇故事都很不错。后面些许拉垮,但还是很好读。 两位严肃女士 简·鲍尔斯 🌟🌟🌟 实体书 对我而言,这本书属于荒诞故事。从故事本身来说,这两位女士都是非常严肃贯彻自己行为方式的人,我用judge的态度去看发生在这两个人身上的故事的话,会觉得有些不适,如果抱着理解或者试图理解的思路去看,会很想看到这本书改编成舞台剧的样子。 想找的人不在:右耳的厨房 右耳 🌟🌟🌟 微信读书 上个月读闫红的《我的便携生活》,在书中她提及了这一本,这次找来一起看看。感觉是微信文章汇编,可能实体书会更精美一些,用微信读书读菜谱或者生活方式等图文并貌的内容时,体验不佳。 作者是川渝地区人,种草了几个菜谱,下次试试。 哈佛大学的八堂建筑课 拉菲尔·莫内欧 🌟🌟🌟 实体书 过分专业了,是我高估自己的能力了,无法顺利阅读下去。不过感觉里面的插图应该再放大一点吧。 下月的选书已经完成了,感觉都是非常非常不错的书!期待下个月再见!👋

April 30, 2022 · 4 min · 961 words

📖3月读书总结

3月一共读完了27 本书,其中有3本电子书,其他都是实体书本月最爱的是 《我身体里的人造星星》 **《别再问我什么是嘻哈》**和 《消失的13级台阶》,一时间很难分出高下。 另外就是读了很多菜谱,造成了一种本月读书很多的假象,其实菜谱很快就能翻完,无非是看看有没有提供新灵感。最近在家做饭的频次比较高,非常需要尝试一些新菜谱。这时候确实是能感受实体菜谱书确实有app算法推荐瀑布流很难做到的事情,那就是信任感和愉悦,首先菜谱的作者都是比较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畅销书作者、当红料理人,在菜谱质量上就很容易相信,其次是菜谱书的质感和图片质量会抬高对菜谱的渴望,我从阅读菜谱里获得了极大的乐趣,并且也确实选出了一些菜谱加入日常餐食,很好吃。 最近尝试的菜大部分都会放在豆瓣相册里,欢迎定时查看。 3月读书清单——排名分先后 《消失的13级台阶》🌟🌟🌟🌟 《别再问我什么是嘻哈》🌟🌟🌟🌟 《我身体里的人造星星》🌟🌟🌟🌟 《日本风俗食具》🌟🌟🌟🌟 《舒适住宅理论》🌟🌟🌟🌟 《我的便携式生活》🌟🌟🌟 《始于一次分神》🌟🌟🌟 🍱生活与餐食清单——排名分先后 《早餐星球》🌟🌟🌟🌟 《一人份料理》🌟🌟🌟🌟 《365沙拉:品味季节变化的大满足》🌟🌟🌟🌟 《最知日本味》🌟🌟🌟🌟 《全能煮妇栗原的日式家庭料理》🌟🌟🌟🌟 《全能煮妇栗原的日式家庭料理2》🌟🌟🌟 《栗原日式料理每天做》🌟🌟🌟 《我喜爱的厨具与食材》🌟🌟🌟 《流传20年的栗原家小甜点》🌟🌟🌟 《超简单日式料理》🌟🌟🌟 《好的咖啡》🌟🌟🌟 《365日。:日常生活与餐食》🌟🌟🌟 《很多很多幸福的事》🌟🌟🌟 《日日款待帖》🌟🌟🌟 《这一年吃些什么好》🌟🌟🌟 《托斯卡尼的日常餐桌》🌟🌟🌟 《村田吉弘的日式料理》🌟🌟🌟 《极简主义的家》🌟🌟🌟 《这本咖啡不要太好喝》🌟🌟🌟 《我想住在「无印良品之家」》🌟🌟🌟 消失的13级台阶 高野和明 🌟🌟🌟🌟 微信读书 上个月读完《人类灭绝》,开始对高野和明的作品产生更多兴趣,然后读了前两年在国内大火的这一本——《消失的13级台阶》。 最近几年我比较少读小说了,但也零零星星读了伊坂幸太郎的五六本书以及东野圭吾的几本。起初喜欢伊坂幸太郎胜过东野圭吾,因为觉得他更强调情感,大部分作品都是用轻快的氛围写完的,会觉得比起各种杀人案,这种相对轻松的氛围一转我对推理类小说的认知。东野圭吾出了太多经典作品,被大家追捧,但本身还是在相对传统的推理小说象限里。高野和明的风格虽然没有完全跳出推理小说,但融入了更多严谨的探讨,比如《人类灭绝》里关于进化、全球政治等议题,《消失的13级台阶》也同样有这方面的内容,在以出狱罪犯的角度叙事,可能是在关注一个群体,就像《人类灭绝》里对于这个即将到来的全球性议题提出的想法一样。 我能感受到他在传递的信息,不仅仅是推理小说。不过说回到推理小说,他的风格更加严谨,推理严丝合缝,直到最后剧情依旧不能让人直接预判结局,足够悬疑了。 和《人类灭绝》一样,书的结尾又给出了很多参考资料,这也足够显示高野和明的写作态度了。 别再问我什么是嘻哈 长谷川町藏&大和田俊之 🌟🌟🌟🌟 实体书 我是从书里才知道,原来嘻哈看似脱离正统风格的音乐,本身却也是从爵士和蓝调等音乐风格里演变而来,这一部分发源历史正好带我认识了很多音乐风格,我也趁机跟着搜索了对应风格的歌单,把握一下不同风格对应的音乐氛围。这种边看边探索的感觉很令人惊喜。 另外一个非常让人觉得意外而贴心的地方在于,这本书的译者把书中提到的专辑或者歌曲按章节给出了歌单,可以在各大平台上搜索收听,一边读书,一边听对应的歌,是一个更深入了解嘻哈的好方法。 我身体里的人造星星 希内德·格利森 🌟🌟🌟🌟 实体书 这本书是感性的,情感是浓烈的,但面对它的心情又是复杂的,夹杂着共情,并且开始结合自己的经历作为对照。 读这本书也让我改变了最近对于读书的态度,之前我只是执着于完成阅读的动作,这本书的文字会开始把我慢慢带进文字的描绘里,让文字的情感也刻入我的情感,是文字的力量。 日本风俗食具 木屋 🌟🌟🌟🌟 实体书 一个发现是这本书的开头是从四月开始的,逼死我这个强迫症,但其实是因为从春天开始,把食器和各种工具之类的小物件按照时令的顺序写下来,总算理解了为什么日本家庭的工具如此之多,真的是非常重视这些细节。 想必这些器具都深深扎根在大部分日本人的脑子里,每每看到都会有一些童年的记忆出现吧。是很美好的仪式感。 舒适住宅理论 本间至 🌟🌟🌟🌟 实体书 看完非常向往独栋住宅的自由,虽然占地面积都不大,但是可以施展的空间可以说是非常自由了。比起国内的公寓楼,格局的好坏和空间的大小甚至一点关系都没有,拥有露台也是需要面临住在顶楼会遭受漏水问题侵袭的。 在理论上,分了很多种空间功能解决方案,不仅仅是功能上的,而且日本对阳光也是相当重视,非常在意阳光照射的问题,即便是北面的房子,也会开天窗引光进来,这在国内可能有些奢侈了。不过总体来说真的提供了一些思路,说不定能在狭小的空间里得到一些施展。 我的便携式生活 闫红 🌟🌟🌟 微信读书...

March 30, 2022 · 18 min · 3601 words

📖2月读书总结

2月一共读完了8 本书,其中有6本都是实体书。本月最爱的是《人类灭绝》和《绝不失手的基础料理》。感觉这个月的选书层次有点不够均匀,甚至出现了没有读下去的书。 2月读书清单——排名分先后 《人类灭绝》 🌟🌟🌟🌟🌟 《绝不失手的基础料理》 🌟🌟🌟🌟 《掌控习惯》 🌟🌟🌟🌟 《摩天大楼——始于芝加哥的摩登时代》 🌟🌟🌟🌟 《京都的正常体温》 🌟🌟🌟🌟 《孤独的价值》 🌟🌟🌟🌟 《我眼中的殖民时代香港》 🌟🌟🌟 《制造东京》 🌟🌟🌟 人类灭绝 高野和明 🌟🌟🌟🌟🌟 电子书 之前听播客节目《Nice Try》主播之一文森特对于这本书的介绍大概是美国总统启动核武器前,除了要输入启动密码之外还需要亲手杀死和核武器关联的工作人员。理由是战争发动者往往不会亲手沾上战争受害者的血,在发动核战前亲手夺去一个人的生命会避免决策过于草率(大概意思,具体我也有些记不得了)。 我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得知这本书的。除此之外,高野和明的另一部更加广为人知的作品是获得了江户川乱步奖的《消失的13级台阶》。单纯看到《人类灭绝》这个书名是不会引发我想读这本书的欲望的,这是一本容易被书名耽误的好书。 关于小说的主题,让我想到了与之有些近似的美剧《疑犯追踪》。作者对于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细节,达到了我会觉得十分严谨的地步(当然我也不是相关的专家),其中涉及了化学、药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遗传学等等一系列的专业知识,虽然这些知识严谨与否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不会有太大影响,很多热门的网络小说都会用极其敷衍和白痴的方式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本书里依托于专业知识的情节推理足以见得作者为了写出这本书下了非常多功夫,即便是虚构的情节也变得更能引起共鸣,有一种作为整个故事的亲历者的真实感,加上这本书的主题也是与现代社会有极大关联的,完全不会让人觉得这是科幻,甚至觉得这是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发生的警告性预言。 我大概用了不到三天的碎片时间看完了整本书,人物的角色设定非常丰满,人物的个性对情节的推动应该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的,故事情节自然而然的发生,就是仿佛一个鲜活的主角就是依照自己的个性和想法做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判断,按照作者对于场景的转换和故事的小结作为我阅读的停顿,这完全不是我可以自由控制是否要停下阅读的状态,甚至晚上睡前读过之后,关了灯之后真实的场景还会脑子里闪现。 想来它如果被拍成电影也一定是我期待去看的。非常推荐!非常。 绝不失手的基础料理 《Super Recipe》月刊志 🌟🌟🌟🌟 实体书 最近做饭的频率变高了,拓展出了几个固定会吃的料理,但我们双子座是不会满足于总是吃同样的料理的,所以我在食谱相关的书架面前停留了很久,选了很多料理类书,最终发现这一本韩国的料理书还不错,覆盖了很多我想要尝试的菜,而且做法应该也比较正宗,已经尝试做了两道菜,不愧是基础料理,操作容易,而且很好吃。 以及我家平时不怎么会吃鱼,但韩国料理和日本料理里都会有不少鱼类或者其他水产的料理,这本书里给出了一些基本的鱼类料理处理方法和烹饪公式,感觉也是对平时对鱼料理有些抵触的我很有帮助的。 开始看菜谱类的书才发现现在菜谱的书籍也不比前互联网时代少,并且种类和花样更多,展现方式也丰富了,不单单是类似下厨房app里菜谱就是菜谱,还会有一些成体系的知识总结,样式上也更容易翻阅。比如同一个食材的菜谱,这本书的方案是给出几种不同的口味(家常凉拌、香辣汁、油醋汁),其次是不同烹饪方法(炒、炸等),这种从料理法开始的筛选比一股脑给出很多同食材但完全不同的菜谱要更成体系,我很喜欢这种展现形式。 以凉拌豆芽为例,给出家常凉拌、香辣和油醋三种方案,对食材的处理都是同一种方法,只是替换不同的调味料即可,有一种自主选择的自由感,即便在做菜前还没有决定好要吃什么口味,也可以边做边决定呢。 掌控习惯 詹姆斯·克利尔 🌟🌟🌟🌟 电子书 大部分尝试过纠正或养成习惯的人都应该对其中的方法有所共鸣,如果还没有摸到习惯养成的基本思路,看它并且照着做,是很不错的选择。 发现国外这种方法类书籍的写作方式都是结构非常一致的,看章节的标题就能非常清晰的知道内容,看章节的前几段能把方法快速掌握,后面就是对于方法的展开阐述、举例说明或者数据支撑。清晰之外,也有点会觉得有点过多。 摩天大楼——始于芝加哥的摩登时代 丹·克鲁克香克 🌟🌟🌟🌟 实体书 一开始以为这本书的重点是芝加哥,后来发现是路特的个人小传,再后来发现是芝加哥的摩天大楼发展史,最后发现这本书的重点在于芝加哥的开拓性建筑瑞莱斯大厦。瑞莱斯大厦并不是路特一个人的功劳,是由他开始,但并不是由他结束。 虽然现在很多人在厌烦摩天大楼以及它带来的光污染和拥挤的空间布局,但这应该不是摩天大楼刚刚开始时候的初心。 孤独的价值 森博嗣 🌟🌟🌟🌟 实体书 对孤独有恐惧心理型人的开解书,和孤独友好相处型人的加强自洽书。接纳并且认可自己生活态度或者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人生课题。 京都的正常体温 鹫田清一 🌟🌟🌟🌟 实体书 虽然副标题叫做「哲学家写的城市指南」,但它并不是一本可以作为指南的书,比起一座城市的自然风光或者名胜古迹,这本书是站在成长和生活于这座城市十几甚至几十年的本地人在离家之后又回头去回忆,这座城市的美丽,是基于人的记忆,而行走这座城市的路线是基于作者经常坐的206路公交车。每一章的串联除了和公交路线息息相关,作者还会用类似顶针的手法在写,前一章的结尾提及了新的内容然后就适时地收住,在下一章里一开头,又继续谈起。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我对京都没有太多喜爱或者关注的情感,喜欢的是作者的这种写作手法,把食物、人、景色、事件等等各种日常琐碎都能用一种非叙事也非散文的形式写出来,情感和情节交织,读起来很滋润。我也有点想要尝试这种类型的写法。 我眼中的殖民时代香港 杜叶锡恩 🌟🌟🌟 实体书 之前没有怎么接触过这种纪实类文学,而且从小对于香港的印象也是比大陆要先进以及富裕的,由于并没有生在那个时代,所以看书的时候,觉得是填充香港印象的另外一个视角。当然这个视角也是相对主观的视角,因为作者也是以个人的见闻来叙述的。书的评分是三星,也只是个人主观意见,可能主要是基于我并不擅长阅读此类文字内容导致的。 特定的时间段是在作者从开始在香港居住生活,直至香港回归前后的这个时期,接近60年,虽然书名强调了「殖民时代」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讲述香港从殖民地逐渐过渡回归的作者亲历的变化,但从对殖民时代社会情况的语言性描述了,我也产生了额外的联想:即便是法治社会有「法」可依,最终法律的执行者也是「人」,其中有很多可以「灵活操作」或者说「自由解读」的区间,再加上最近正在热议的一些时事话题,我对时代是否真的产生了一些新的发展增加了新的补充定义,就是产生新发展究竟是全面的还是部分的。 无论哪个时代都可能也存在没有被人们关注到的细节,时代的进步大概是说在于这些细节是直接被抹去以达到粉饰太平的效果,还是说得到妥善的解决,并且提出能够有效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方案。 制造东京 藤森照信 🌟🌟🌟 实体书...

February 27, 2022 · 14 min · 2875 words

📖1月读书总结

新的一年开始了!1月一共读完了9本书,都是实体书。为了备战冬奥还看了夏奥没看的《看比赛》,最近在家做饭很多,所以也看了一些菜谱,很久没有进行过这么传统的菜谱阅读活动了,菜谱很适合用实体书来找灵感,喜滋滋。以及继续延续去年对于城市和建筑的主题阅读。本月最爱是 《幸福的都市栖居》,也种草了栗原晴美的一系列菜谱。 1月读书清单——排名分先后 《幸福的都市栖居》🌟🌟🌟🌟 《生活在无尽的城市》🌟🌟🌟🌟 《建筑改变日本》🌟🌟🌟🌟 《栗原晴美的每日便当》🌟🌟🌟🌟 《插画创作与思维》🌟🌟🌟 《家的日常,家的自在》🌟🌟🌟 《看比赛》🌟🌟🌟 《料理完全手册》🌟🌟🌟 《美好的基本》🌟🌟 幸福的都市栖居 查尔斯·蒙哥马利 🌟🌟🌟🌟 实体书 读这本书除了更新迭代幸福城市的城市规划理念认知,对买房租房都有一定帮助,房子的结构固然重要,选择适合生活的社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书中提及的关于「幸福城市」的所有案例,都映射着我理想的生活街区,照着这些条件找,或者躲开那些反面例子,就能筛选出自己理想的生活街区了。 对城市规划这个主题抱有浓厚兴趣的时候,本以为我是有个建筑师梦没有圆,看完之后才发现,我只是向往幸福的生活,可能我的潜意识已经发现了,改变小的生活环境并不是理想的终点。我们作为城市的居民,无时无刻不接受着城市建设的影响。 生活在无尽的城市 里基·伯德特 迪耶·萨迪奇等 🌟🌟🌟🌟 实体书 在新年假期的最后一天读完了这本书,上个月刚刚读完了迪耶·萨迪奇的《城市的语言》。小时候对于城市的认识就是城市的人口都住在高楼大厦里,城市里到处都是摩天大楼,车水马龙的公路,24小时不熄灭的街灯以及摆着很多高级商品的商场。见识过太多这样的城市之后,我开始重新思考城市的定义,是关于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和他们的生活。街道和社区是富有人气的小区域,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附近的商店、菜市场、学校、图书馆、医院、公共交通站点、公园广场等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娱乐需求的区域是街道和社区的基本组成部分,至于它们的形式是否是高楼大厦和看起来很另类的知名建筑师设计作品,则显得并不重要。 提供一个人均适宜的生活环境,比这些更重要。宏观来讲,城市规划也包括经济在内,是一个很庞大的研究学科,我最近读的内容更多在关注街区和建筑,而这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建筑需要提供多样性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追求天际线和表现主义。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大部分讨论关于中国的篇幅都集中在上海,上海应该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城市,而非北京。唯一提到北京的是,三里屯。三里屯的商圈是一个具有社区性的建筑群(应该具体指太古里),有19个不超过4层的低层建筑组成,由16个建筑师设计完成,保证了建筑的多样性,并且提供了很多人行道和安全通道。 看多了遮挡阳光的高层,多底层、少高度聚集成了我对城市的新期待,书里还有很多图表来展示不同国家的城市人口密度、城市足迹、道路分布等多方面的数据,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城市的差异。现在看来很符合我期待的城市是伦敦和柏林。 建筑改变日本 伊东丰雄 🌟🌟🌟🌟 实体书 感觉是在读建筑实践报告,是以人为中心,重新组织构建社区、族群、环境、文化的建筑实践。最近读的关于建筑的书,都围绕着城市规划展开,书中提到,城市从经济富足到以人为主体的内心富足,在建筑的呈现形式上需要遵循四个要点: 恢复与自然的关系 恢复地域性 继承土地固有的历史和文化 重建人际关系和社区的场所 这是是饱含人文关怀的赤子之心。 栗原晴美的每日便当 栗原晴美 🌟🌟🌟🌟 实体书 意外在图书馆的架子上看到了这本书,之前知道栗原晴美是因为她的《日常食材教室》,也是后浪出版的。最近正好在做便当,想要探索一些方便又好吃的便当菜,所以翻了翻,日式的风格很明显,我会刻意避开炸物(感觉炸是日本主妇的基本功,而我恰恰没有),其他的感觉都很快手,也很美味。 插画创作与思维 藤田翔 🌟🌟🌟 实体书 这是今年读完的第一本书。 从小就经常画画,不过在有机会认真学习画画的那几年,我并没有真的好好学,导致现在还在喜欢画画和学习画画的圈子里打转,小打小闹画过一些,但因为一时兴起和缺乏耐心等原因,总也没有做过更长期的培养。正是因为这里的缺憾,我后来度过很多讲画画的书,但都是实践派而非理论派,理论我自然读不下去,实践类的书看的时候简单易懂,但真到了实际操练的时候,也会有一种眼高手低的感觉。不过这类的书该看还是看。 这本书作者的画风是最近几年很流行的风格,虽然都是商业插画,但更多是视觉传达的部分,如何简单明了地向读者传达易于理解的信息是商业插画的关键,其中的一些插画技法也对传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我一直很喜欢看各种插画的教程,但实际也没有画多少,2022年需要立一个新的 flag 就是少看插画的教程,多看作品,多画画。 家的日常,家的自在 渡边有子 🌟🌟🌟 实体书 渡边有子也是出过很多家政类书籍的作者,她的书很适合放在咖啡馆或者提供座位的书店里供大家随手翻翻,图片是美的,书的质感很适合一边喝咖啡一边翻翻看看消遣时间。它们是很搭配的生活方式体系。渡边有子的书多半都是这种类型,电子书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看比赛 日本东京书籍株式会社书籍编辑部 🌟🌟🌟 实体书 去年夏天奥运会的时候mark的一本书,直到冬奥会快开幕才有机会看到。搭配了很多插图,规则解释也非常详细,一看就知道是日本出的书。把基础的信息汇总做到了极致,美丽又直观。B5的开本也很适合手持,有点像随手翻翻的小字典。 料理完全手册 松本仲子 🌟🌟🌟 实体书 比起《绝不失手的基础料理》,这一本有点像百科全书,而不太算是适合日常实操的书。把各种食材的废弃率、热量、预处理方式、储存方式等一一列举,还会给出如何计算含盐量的表格,是非常难在料理类书籍里看到的工具书。不确定这种靠经验积累的料理,需不需要如实验室操作手册般的说明书。 美好的基本 松浦弥太郎 🌟🌟 实体书...

January 29, 2022 · 12 min · 2507 words

📖11-12月读书总结

11月和12月一共读完了 17 本书,其中有 13 本实体书,4本电子书,大部分都是最近一年的新书或者再版。这段时间的兴趣点在人文、建筑上,读了很多通识类的书,信息量不多不少,很适合我这种非专业人士以了解的方式阅读。 其中最喜欢的书是《人文主义地理学》、《城市的语言》和《少子社会》。今年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三位作者,这两个月读的书里,就有其中的两位,段义孚和迪耶·萨迪奇(另外一位是之前读过的美食作家迈克尔·波伦)。 11、12月读书清单——排名分先后 《人文主义地理学》🌟🌟🌟🌟🌟 《城市的语言》🌟🌟🌟🌟🌟 《浪漫地理学》🌟🌟🌟🌟 《少子社会》🌟🌟🌟🌟 《字体怡人》🌟🌟🌟🌟 《鹅》🌟🌟🌟🌟 《建筑日本》🌟🌟🌟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闲散的哲学》🌟🌟🌟 《B代表包豪斯》🌟🌟🌟 《共犯》🌟🌟🌟 《福尔摩斯的餐桌》🌟🌟🌟 《家 好好想想如何住》🌟🌟🌟 《极简之美:回归本质的平面设计法则》 《在街角发现设计》🌟🌟🌟 《好旅馆默默在做的事》 《人类愚蠢辞典》🌟 人文主义地理学&浪漫地理学 段义孚 🌟🌟🌟🌟🌟 & 🌟🌟🌟🌟 实体书 今年读过的书里能排到TOP3的书。如果一本专著的书让我都能觉得轻松可以读完,要么是一本很浅显的书,要么是作者由浅入深,知识面过宽,能把毕生所学所想用简洁到毫无基础的人都读得懂,并且深深被吸引住了。我觉得这本书应该是属于后者。 阅读体验超级好,并且能感受到作者的文字功力以及他能把很多交叉学科的内容融会贯通娓娓道来的人格魅力。这本书本来是10月读的,但是我一直拖着没写,本来想把段义孚的书都读一遍,写一个专题,但后来细读第二遍这本书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很令人介意的细节,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我对概念并没有更正确的理解,所以主题阅读暂时还没有顺利完成。但并不影响它成为我今年的榜单前几名。 在这本《人文主义地理学》里讨论生命的意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还有很多很哲学的问题,原来地理学也可以融合这么多内容。惊讶并且惊叹。 我后来了解了段义孚的一些过往,叠加上刚刚读了他的这两本书,传奇的经历配上自己的努力,确实是传奇。另一本书是《浪漫地理学》,比起《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轻松畅快,读它更像是读一首诗,浪漫又柔美,地理学这么枯燥的内容,竟然可以用这么优美的文字描写出来,只有大师才能做到了。 这两本书相比,我更喜欢偏个人传记的《人文主义地理学》,掺杂的内容更丰富,虽然书本身不长,但会留下很多思考。喜欢。 城市的语言 迪耶·萨迪奇 🌟🌟🌟🌟🌟 实体书 以我现在对信息和知识的掌握,这本书值得再读。 它的信息领域不仅仅局限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上,而且涉及历史人文、社会经济、地域、政治。 城市不是简单的霓虹灯牌、高楼大厦,或者仿佛从不停止的喧嚣和繁华,而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即便我们向往伦敦、巴黎、纽约、迪拜、上海或者北京,也要欣赏繁华对立面的老城、贫民窟,赛博朋克的对立面。建造一座城市,不是要它光芒万丈,也要给所谓的「阴暗和瑕疵」留有足够的空间,接受顺遂,也能兼容意外。我也向往城市,但不希望自己仅仅迷恋城市的纸醉金迷,橱窗里的光彩绚丽,城市不是照着哪个模版就能即刻生成的三维模型,而要接纳和契合复杂而多样的层次。 想起国内去过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旅游城市,同一个模版下套用的古城商业街和步行街,就会惋惜和厌倦,老街和古镇的印记被商业浸染,但可能每个有感悟的生命,都觉得它们值得被更好地对待。不同的地域、时代下的城市,要让居住的人和路过的过客都能体会到真实的温度,我祈祷它最好不要千篇一律。 少子社会 山田昌弘 🌟🌟🌟🌟 实体书 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能从中读到更多篇幅关于两性平等的问题导致少子社会,我潜意识里更加以为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拥有自我意识,用自由的意志去判断自己该不该生孩子,但结果肯定是没有我最初想象得这么简单。 虽然两性平等是少子化中一个重要的议题,但是社会多方面的问题最终导致了这个时代的少子化。社会压力越大,年轻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和子女的高期待,等等诸多原因造成了低生育问题的发生,甚至从书中的表格里可以解读出,结婚女性依旧在挑选比自己收入更高条件更好的男性,条件更好的男性也更容易结婚,经济条件高于平均经济水平的男性结婚率更高,而经济条件高于平均经济水平的女性结婚率反而降低了。 虽然性别议题开始被我们重视起来,但目前也还是小范围,大环境里更多的女性和男性对于性别问题还是抱有很传统的认知,并且可能经过多年都不一定能够解决。把少子问题归结到性别意识上是我的一厢情愿,我希望性别平等发挥作用,而把少子问题归罪到女权上,并开始攻击女权的这部分人,只是在找软柿子捏。如何创建一个更有「希望」的社会环境,包括很多大的议题,需要社会、政府去推动和解决,而不单单把矛头指向归结到女性/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上。 字体怡人 高桥善丸 🌟🌟🌟🌟 实体书 大概是去年mark的一本书,关注它的原因是因为译者是 the type 成员,年纪轻轻但是做了非常多厉害的事情,对字体的热爱也让她翻译了一本日语字体书。 翻到这本书觉得装帧设计也是很用心的,甚至连章节的装饰纹的设计都对应了字体设计的几个基本变形法。之前对typography的认知也有一些局限,我一直以为书中给出的那些文字设计的案例是calligraphy,而非typography。虽然现在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calligraphy 和 typography 的差别,但 typography 可以不是一套覆盖所有字母或者主要文字的字体包,而是具有一定规律或者节奏的文字组合。书中把文字的设计以规整的网格为基础做变体,演化出5种不同的规律,摇摆的、飘散的、融化的、通透的、神似的,对应 typography 的不同设计思路或者说应变方案,第一次从看似多变的字体设计中寻找到设计的规律,也很有趣。 以案例主导的设计书,确实很适合读实体,触摸印刷的感觉会有一种真实和内容互动的感觉。 鹅 张羞 🌟🌟🌟🌟 微信读书...

December 31, 2021 · 25 min · 5121 words

📖7-10月读书总结

最近三个月一直在试图找回平衡,读书不多,即便如此也不确定最终能不能成功找回生活的平衡。 7月-10月读了 14 本书,大部分都是电子书。但总结里只有13本,有两本感觉可以等读完整个作者的作品系列之后再单独写,实在是太好看了。 7月-9月读书清单——排名分先后 《认识建筑》 🌟🌟🌟🌟 《厨艺的常识:理论、方法与实践》🌟🌟🌟🌟 《欲望的教育:美意识创造未来》🌟🌟🌟🌟 《智识的生产技术》🌟🌟🌟🌟 《垃圾去哪了:日本废弃物处理的真相》🌟🌟🌟 《卡片笔记写作法》🌟🌟🌟 《行走的柠檬》🌟🌟🌟 《日日是好日》🌟🌟🌟 《Digital Minimalism》🌟🌟🌟 《家的要素:如何打造一个舒适的家》🌟🌟🌟 《家的要素:我的私宅论》🌟🌟🌟 《急救手册:全球最新修订第九版》🌟🌟🌟 《设计准则:成为自己的室内设计师》🌟🌟🌟 认识建筑 罗伯特·麦卡特 🌟🌟🌟🌟 电子书 我对建筑更新了涉及的方面,包括空间、时间、材质、光线、布局,与周围建筑的融合,受力的结构和展示形式等等。 感觉从未涉足过的领域正在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在书里跟随它拆分出的结构,列出了一些建筑,也提及了很多设计历史上如雷贯耳的设计大师的名字。之前读阿兰·德波顿《幸福的建筑》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在大学设计史上被反复提及的柯布西耶,他的经典建筑萨伏伊别墅,还有其他几个知名大师的建筑作品都有过如此令人诟病的居住体验,之前在课本中学习到的经典杰作也并非完美。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结构化,把建筑的几个维度单独展开讲,并且伴随着历史上的建筑作为例子,甚至每张图的拍摄位置都有很明确的指示图,有很好的阅读体验。在展开讲解建筑之前的解释和描述中,有很多文字完美戳中了我的内心,在 workflowy 里,我mark了很多文字,对拥有一些设计学背景知识但并非建筑设计专业的我来说,我甚至可以把这些句子应用到设计工作和生活中。 书中的例子大部分都是西方建筑,早在公园世纪初就有很多非常令人震撼的建筑,除了大量关于宗教信仰、权力威严的建筑之外,还有公共居所,比如市场、广场等。很难想象在 2000 年前的欧洲,就有如此丰富的生活方式以及极高的精神生活。我对宗教意味比较无感,但亲眼看到富有威严感的建筑,精神也难免为之震慑。 在豆瓣短评里看到有人说,这本书对外行来说,是高分之作,但对于专业人士而言,觉得是狗屁不通。读下来,在理论观念上,我被它所展现的建筑的魅力深深吸引了,但在对具体建筑的分析里,我并不能真实的感受到所解析和描述的建筑的奥义。除了语言难以言说和平面图片的干瘪无力表现之外,可能也是缺少了亲临的体验。 总得来说,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感觉是今年除了《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之外,我的另一本非常非常喜爱的书(还有一本是阿兰·德波顿的《幸福的建筑》)。 厨艺的常识:理论、方法与实践 迈克尔·鲁尔曼 🌟🌟🌟🌟 微信读书 最近经常看和厨房相关的书,这本书来自迈克尔·鲁尔曼,一个美食作家,之所以能写出一本关于厨艺的常识,也得益于他在厨师学校学习的经历。 从最简单的食材和最基础的配料中,分享了很多知识,当然有一定下厨经验的人读起来会觉得是在追根溯源,很多常识性的知识已经在日常的烹饪中慢慢渗入脑海变成了扎实的肌肉记忆,而对于厨房新手来说,这有点像是学习了一本理论课。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些原理,一定会让下厨更加容易,烹饪集理化原理和实践经验于一身,这两部分相辅相成,一方的增长也会对另一方起到促进作用,是一通百通、举一反三的事情。对于热爱厨房的人来说,这本书会有很多小惊喜,不过为了不让书本信息过于枯燥,作者还在章节之间穿插了应用型的菜谱,真实的有一种在上实践课的感觉。 欲望的教育:美意识创造未来 原研哉 🌟🌟🌟🌟 电子书 很久没有看原研哉了,甚至不知道这本书比很多他广为人知的作品出版年代都早。从这本书里了解到的最令我震惊的信息是日本在 2003 年之前都没有设计相关的博物馆,即便日本的设计行业一直是亚洲乃至世界的标杆,在 21 世纪初期,日本国内都不曾出现过设计博物馆,之后在三宅一生的号召下,日本才开始有了专门的设计博物馆。除此之外,这本书里在讨论的是关于设计认知的内容,对「美」的理解,完全靠持续不断地摄入才能日渐深刻。生活处处都有设计的痕迹,要从中找出它的痕迹然后理解它之后才能真正看懂整个世界的鲜活。 这本书在对设计和美以及对未来的前瞻上是很有可取性的,这些内容集合成书不如作为设计专栏,很想看每次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更展开的讨论,一定会很精彩。 智识的生产技术 梅忠棹夫 🌟🌟🌟🌟 电子书 三星半不到四星。看出版年代是很古老的书了,1963年。前面关于知识卡片的内容不就是最近正热的卡片写作法吗?后面讲简报、读书法、信笺、打字机的使用以及记日记等信息,才显示出了年代感。六十年前的学者就已经在讨论文字语言的下降,以及为年轻人的书写、写作能力感到担忧了,和现在竟然也没什么两样。 前阵子听了🐑的安利,开始用 workflowy 记录一些碎片化信息,方便之后检索和做文字输出,也是一种卡片笔记的方法,加上最近的大部分工作和学习都以电脑为中心,即便是在移动端上看到的内容,也会比较及时地更新在 workflowy 里,还算高效。 垃圾去哪了:日本废弃物处理的真相 杉木裕明 🌟🌟🌟 实体书 之前就一直很好奇日本的垃圾回收系统以及日本国民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的高执行率。书中介绍了垃圾分类初期国家政策上的措施,以及对于垃圾分类的详细展开。 逐年累月向国民宣传和普及垃圾分类系统以及立法是垃圾分类能够更好贯彻的前提,拥有全方位的垃圾处理机制是垃圾分类的基础,当然日本也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垃圾,把负担向外发布以减少垃圾,后来也逐渐向本土化倾斜,减少垃圾的数量,重复利用以及良好的回收系统至关重要,最后才会走到焚烧的步骤。相较国内大部分都以焚烧处理而言,日本的思路更持久。 之前看回形针的科普视频发现坐落于北京的焚烧灰填埋场很快也要被填满,即便焚烧填埋已经是垃圾填埋体积很小的方案。 卡片笔记写作法 申克·阿伦斯 🌟🌟🌟 电子书 感觉这本书最近很热门,然后就找来看。之前我读英文原版书为数不多的经验就是英文方法论类的书(偏知识大众化的),都会有个通病就是前面说得让人觉得醍醐灌顶,一篇文章的长度之后,后面就会变的废话连篇。把方法讲出来容易,但讲到让人觉得完全明白很难,把方法讲完总是很快,但后面的内容可能是在凑字数,为了能让它变成一本书吧。...

October 31, 2021 · 19 min · 3865 words

🛍️2021最近买了啥?

突然发现自己这一年极简生活确实降低了购买的频率,减少了很多冲动购买,虽然少买了很多东西,但现在精挑细选买下来的东西都太好了,总是抑制不住想夸夸,所以准备不定期写一下最近买了什么好东西,表扬一下它们!嘻嘻嘻!😬 阿迪达斯劲纯表现三合一洗发洁面沐浴乳 购买渠道:淘宝(好像最近下架了?) 价格:28.9元 一直在努力尝试寻找一瓶好用的能同时担任沐浴乳和洗发水的产品,为了减少浴室的各种瓶瓶罐罐,精简浴室的物品。在等待另外一款海淘到来期间,买了阿迪达斯这一款无皂基的洗发洁面沐浴三合一。虽然是男士的,但我发现针对男士的产品有不少好东西😬。 阿迪达斯的沐浴乳(尤其是针对男士的),味道都很好闻,之前去健身房图方便,都是带一瓶就走。不过这次之所以买这一款是因为「无皂基」这个特点,北京水质太硬了,天气又干燥,每天洗澡的我,真的不需要皂基给我疯狂洁净去污。 这一款的味道也还是同样好闻,浓郁的古龙香,而且洗完头发也蛮蓬松的,很方便第二天再梳理定型,鹿的头发比我长点,真的挺难找到能让她觉得还行的洗发水的,没想到 28块9 的三合一竟然满足了她。洗完身上也不干不痒,不错子。本着一种仪式感,我只在运动完采用它。唯一的缺点是它的盖子真的真的很难打开,以至于开他的盖子也算是一种运动了。 两个月左右已经见底了,现在去看发现官方店已经不卖了,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买到类似的 Adidas 非皂基三合一产品。 Everyone Soap 椰子柠檬味 沐浴洗发泡泡浴三合一 购买渠道:亚马逊 价格:加上税减掉折扣大概不到180块? 上面的Adidas三合一沐浴乳就是为了等它到货才买的,Everyone Soap 的购买宗旨也是因为洗发沐浴通用以及无皂基,我倒是还在用单独的洁面乳产品。 Everyone Soap 的官网介绍来看,它是属于环保型企业。整个研发生产流程都在同一个地点发生,是 family-owned, zero-waste factory。当然海淘运输并不环保😂。所以就不展开说企业文化了,也不太熟😬。 亚麻上有很多香型,看着都还不错,价格也就十几二十刀,不知道在国外算不算平价产品,按这么大毫升数来说,180 块两大瓶的价格就还挺良心的,性价比很高。我买的椰子柠檬味本来以为是很浓郁的海岛风格,类似 Adidas 的那种程度,但用起来香味还挺淡的,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它很天然的错觉(不是),不过很清爽,夏天的那种小清新的感觉,和 Adidas 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不过同样惹人喜欢。 洗头发很清爽,如果不是那种在外疯狂出汗奔波了一整天比较差的卫生程度,基本上都能用。因为它起泡不如 Adidas 那一款,所以就当成比较日常的基础清洁了,肯定也是能涵盖大部分场景的,所以如果是作为家里唯一一款洗浴用品,也是可以的。洗完身上不干不痒,非皂基的福利!因为它起泡能力比较差,洗头发或者身上的时候要不然就要多用一些用量,要不然就尽量让身上的水分更充足,或者用起泡网打一打。这个导致我们家用了它一个月就用掉了大概三分之一,也可能是洗头洗澡都用所以消耗得更快吧。 应该还会再回购的,想试试其他香味的如何。柑橘味的也不错,感觉这些味道都很适合夏天! 鸭嘴喷头 最近疯狂爱上 MUJI 清爽型化妆水,好大一瓶,不知道是搞活动还是清仓大甩卖,最近他们家化妆水一直在打折。清清爽爽的,很适合夏天,我从5月开始就疯狂用它,不过它的瓶口再倒出来的时候很容易侧漏,体验不是特别好,后来再去逛 MUJI 的时候发现了他们家的鸭嘴喷头,直接把瓶盖替换掉,变成喷,完全摆脱了之前的困扰,并且解放双手! 于是决定买个喷头提升使用体验,真的大大降低了涂化妆水的难度,直接对着脸喷然后随便抹一抹就好了。 其实如果家里有喷壶,说不定可以把化妆水倒进喷壶里用?(不是 红运麻辣拌 购买渠道:淘宝 价格:25元5包 麻辣拌是专属于东北的味道。之前在北京基本上没有吃到过正宗抚顺口味的麻辣拌,偶尔怀念起东北,也就是想想那里的烧烤和麻辣拌了。多亏了万能的淘宝,还有抚顺生产的麻辣拌调料卖! 确实是抚顺的味道,重甜中辣,其实稍微有点过甜了,但整体是👌的。因为小包装里都是已经混合在一起的调味料,所以不太容易自己调整,不过配料表确实是有点用。众所周知,抚顺麻辣拌里不加麻酱,里面只有糖、辣椒油、辣椒、麻油、醋、花生碎、盐、芝麻、孜然粒。这么明白的配料表,完全可以尝试自己搭配啦。 至于麻辣拌里面拌什么,经典的就是土豆片、宽粉、海带、青菜、鱼丸、蟹棒、豆腐皮、魔芋、泡面咯~实际上是放啥都好吃!! 膳食纤维 购买渠道:1688 价格:50元 / kg 前阵子在研究营养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无论一天怎么吃都很难吃到30g膳食纤维。糙米饭要吃6斤,生菜要吃10斤,就算一天吃得再营养也很难保证每天吃得都很合适,所以决定不如自己买点膳食纤维吃。 我工作餐有一半是靠若饭解决的,注意到膳食纤维这个问题之后,我去看了若饭的配料表。每100g若饭,也就是我一餐若饭的量,含有 10g 膳食纤维,正好是一日三餐中的三分之一摄取量。若饭的饱腹感应该有一部分来自于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在淘宝上可以搜索关键词「膳食纤维」「纤维素」「抗性糊精」,不过反正不管叫什么花哨的名字,最后都是这个东西,微小的差别来自于包装美不美、是不是进口的,价格也由这个决定。 我本着试试的心态,在1688买了法国进口的膳食纤维,试用装,1kg,算上运费不到50块。比起精致的盒装,这种大货的样品肯定是非常粗糙了,不过盒装500g可能要突破400块,这么一对比,50块1kg的价格很!划!算! 单纯的膳食纤维是淡黄色的粉末,用温水冲开,水里也有一点淡淡的黄色,味道微甜,味道很像嫩玉米外面裹的那一层薄薄的皮煮出来的水(虽然我也没喝过,但我觉得很像)。它很容易溶解,也不用怎么搅拌,每天早上每人喝 20g,一包能喝大概一个月。 特别明显的感觉就是,每天都可以很通畅。我最近确实有些明显的发胖,也加强了运动,一个月内腿围减小了3cm,虽然不知道到底是谁的功劳。不过我之前同等的运动强度,腿围并没有这么明显的变化。 网易严选保温壶 购买渠道:淘宝 价格:89元 这个是给我爸妈买的。我爸妈的特点就是只关心功能,完全不介意外表,之前的保温壶要么是大红大绿,要么是粗旷的金属银色,放在家里比较违和,正好家里的丑丑壶坏了,我爸说让我挑一个物美价廉的选择,太贵他心疼。 我之前很早种草过虎牌和象印的壶,白色的简约风格,但当时赶上618,好看白色都断货了,然后看到了网易严选这一款,收敛又小巧,简单的白色,搭配了一丢丢橙色,放在家里白色的边柜上还是挺搭配的。...

July 11, 2021 · 14 min · 2817 words

📖6月读书总结

6月时间过得很快,端午节的假期集中读了这个月大部分的阅读量,感谢端午节🙏。 6 月读了 7 本书,从微信读书到图书馆借阅,媒介来源很广泛呢。本月的主题应该是「迈克尔·波伦巡礼」吧。不算上个月读的《烹》,读了四本他的书,最爱的是《为食物辩护》。 最近经历了好几次对加工食物和生鲜平台蔬菜的差体验,让我开始反思吃饭这件事。在楼下买到的手擀面在放了两天之后感受到了明显的胶质,和第一天买的时候的样子完全不一样,而第一天买到的时候,在煮面时会明显感受到面条异乎寻常的弹力,可以拉很长很长都不断。明明手擀面的速度也并不算太慢,口感也只会超过添加了胶质的面条,所以很难理解这种行为。另外一件事是最近明显感受到生鲜平台的蔬菜水果品质下降,但也不知道去菜市场购买的蔬菜水果是不是就会相对健康。在吃这件事上,似乎有很多几乎无解的难题。 好了,说回 6 月的读书清单。 6月读书清单——排名分先后 《为食物辩护》🌟🌟🌟🌟 《吃的法则》 🌟🌟🌟🌟 《盐糖脂》 🌟🌟🌟🌟 《杂食者的两难》 🌟🌟🌟 《写给牡蛎的情书》 🌟🌟🌟 《人造卫星情人》 🌟🌟🌟 《何为良好生活》 🌟🌟🌟 为食物辩护 🌟🌟🌟🌟 微信读书 大量的慢性病慢慢侵蚀人类社会,直接归咎于食物的工业化,深加工食品和精致粮食的兴起。现代人的饮食结构已经被固定的几种主食完全覆盖了,小麦、大豆和玉米,当然在中国应该还有大米。其他的饮食来源被大量加工食物和工业饲养肉禽类占据,就连本身已经占摄入量很少的蔬菜和水果,都开始更多地采用工业化生产,用农药、添加剂、转基因的方式提高产量、增加色泽、增强口味。加工类食物站在「科学」的角度,在配料中添加了各种成分,各种成分都是通过化学提取的方式实现,更原始的饮食结构里的那些食物中营养学界也在用「好营养素」和「坏营养素」来构建饮食建议,大概也算是对饮食工业化的另一种推进方式。 「一般来说,往加糖麦片粥的包装盒上贴健康许可标志,要比给未经加工的土豆和胡萝卜贴健康许可标志容易得多。」 《为食物辩护》 如果转而投入有机产品的怀抱,听起来是一种很不错的解决方案,但有机的玄机也有些让人难以判断。具体关于有机的问题,作者在《杂食者的两难》中也有更详细的介绍。 是这本书和《盐糖脂》开始推着我开始往更自然的饮食方式上调整,最近因为疫情,速食类产品雨后春笋般爆发,我也疯狂痴迷螺蛳粉和各种其他的速食类产品,好吃是很好吃,但看了配料表里完全不认识的长长的化学名称绝对会大吃一惊。各种 0 糖 0 脂的概念也在不断炒出来,真正健康的饮食,可能还是无法依靠工业化饮食达到。 吃的法则 🌟🌟🌟🌟 微信读书 《吃的法则》应该是在《为食物辩护》最后一章「克服营养主义」中再提炼出来的一本小的说明书。我是在看了《盐糖脂》之后看的,应该是从最近听的一系列环保主题相关的播客中先听到的这一本,因为它很薄,所以优先读了。摘出了几个我认为更有价值的条目: 食品加工越深,利润越高。 不吃曾祖母不认识的食物。 只吃食物,别吃太多,以植物为主。 低脂食品让人更加肥胖。 为了弥补低脂和无脂食物在味道上的不足,工业饮食会增加糖的用量,通过妖魔化脂肪,而给另外一种成分发放了自由通行证,然后任由它摄入过量。当然现在也有很多饮食公司在做0糖、代糖的产品,甚至增加膳食纤维,但本质上也并不是为了让人更健康,而是为了促进消费。 大脑收到吃饱的信号大约需要 20 分钟,所以进餐时间要长于 20 分钟,才能真正感受到饱足感。 盐糖脂 🌟🌟🌟🌟 微信读书 上个月读了《烹》,其实有从中领会到作者对工业化饮食的不满,我自己也开始逐渐建立起对工业化饮食的警惕心,意外发现第二本想读的差不多类型的书,竟然也是 Michael Pollan 写的,趁着端午节的假期赶紧就读起来了。 这本书主要是从生产厂出发的,正如《盐糖脂》的书名一样,从这种基本的营养结构谈起。从快乐水到其他热销饮品、甜点,再到根本没有意识到里面有糖的各种食物,都是经过严密实验得到的含糖比例,能让人处在味觉的巅峰感受上,从而不断购买。盐也是这样,小孩子就爱吃盐,我小时候还特别爱吃榨菜、各种咸菜,现在更爱吃泡菜,里面含有超出日常所需好多倍的盐。 整本书用各个饮食巨头的营销策略和研发策略作为例子来佐证,工业化饮食对消费者乃至全社会的掌控和影响。比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卡夫等食品公司。工业化饮食在口味上欺骗了大家的舌头,但是身体还是会很诚实地向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开始是利用不健康的工业化食品抓住大家的口味,牺牲掉健康,再把工业化产品打造成健康的模样,欺骗大家的头脑。这就是几乎所有工业化饮食公司做的事情。 虽然这本书叫《盐糖脂》,但主要还是从企业层面去拆解,聚焦在饮食巨头在引导消费者购买更多产品上做了什么违背饮食道德的策略,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来反思,如何去追求美味?是选择便宜方便口味重的加工食品,还是自己在家用尽可能少、尽可能好、尽可能健康的方式烹饪和制作出美味的饮食。 我觉得 Michael Pollan 一系列的书,都起到了警钟的作用。 杂食者的两难 🌟🌟🌟🌟 微信读书 最大的感悟是,我虽然不太吃玉米,但现代生活里真的很难离开玉米,除了作为直接入口的食物之外,还有那么多产品是使用玉米的。 迈克尔·波伦巡礼就到这了,一口气看了这么多本他的书之后,除了认识到了饮食的各种细节,关于食物、烹饪的很多知识,对工业化确实有更进一步的怀疑态度,不过这些也不太解决问题,现代社会似乎对现在的问题没有很多答案,我的生活也不会出现180度的大转弯,不过注重营养,关注天然应该是后续的主要方向,但也要努力不被「天然有机」的产品噱头蒙蔽。 这一本应该是三星半吧,不到四星。 写给牡蛎的情书 🌟🌟🌟 实体书 这个月的阅读量好像都是端午节撑起来的,这本书一直闲置在书架上没有读,费雪写过很多美食相关的杂谈、散文等等。这本书也很适合随身携带,纸张很轻,开本也小一些,内容不多,用了一个多小时读完,每一章节基本都会以一种牡蛎的做法开头,不过我对牡蛎没有特殊的情感,但以这种形式来进行美食写作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可以理解费雪对吃的态度。...

June 30, 2021 · 17 min · 3492 words

📖5月读书总结

5 月时间过得很快,五一假期在和家人的以色列麻将局中度过。 Anyway,5 月读了 6 本书,全部来自微信读书,本月最爱的一本是来自迈克尔·波伦的《烹》,因为自己经常琢磨吃这件事,对现在的餐饮业趋势有点不满,这本书也提到了这些问题,很有共鸣。还有4本都是睡眠相关的书,我妈深受失眠折磨,去医院做过很多检查,未果,很担心她之后会有阿兹海默的风险,所以集中精力看了一堆睡眠相关的书,希望能帮她缓解一下睡眠状况。 5月读书清单——排名分先后 《烹》🌟🌟🌟🌟🌟 《睡眠革命》 🌟🌟🌟 《哲学的慰藉》 🌟🌟🌟 《斯坦福高效睡眠法》 🌟🌟🌟 《这本书能让你睡得好》 🌟🌟🌟 《睡个好觉》 🌟🌟🌟 烹 🌟🌟🌟🌟🌟 微信读书 忘了哪里听过一个说法:火锅是餐饮工业化流水线的象征。火锅、麻辣烫、冒菜、串串香、麻辣香锅这种可以批量处理食材,酱料又完全可以实现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并逐店派发,在大街小巷拥有很大的占有率,覆盖的人群也越来越广,不管在哪个城市,大家最爱的都是火锅。「在现代烹饪中,木炭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酱汁则沦落为“拙劣烹饪的掩饰手段。」我对这句话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昨天和朋友吃烤肉的时候,在一家从没去过的店,点牛舌的时候,纠结于原味牛舌还是酱汁牛舌,原味牛舌如果不新鲜,一口就能吃得出来,而调味牛舌就算不新鲜,只要酱料好吃,就完全不用担心味道,基于这种考虑,我们选择了调味牛舌,果然感受不到牛舌的新鲜程度,有这个想法是很悲哀的,但如果去一家常去的店,我会果断享受牛舌的鲜美,选择原味。这本书既讨论自然,也讨论文化,还贯穿了社会的规律与烹饪、饮食的关联。其中提到:在原始社会,人类掌握了火的使用方法,火是地位的象征,而男性因为可以通过站着撒尿来浇灭火源,而掌握着火。这本书不仅仅讲述烹饪和饮食,更在探讨自然、社会、工业、消费。是最近几年爱上读食物相关的书之后,读到的最好的一本。 睡眠革命 & 斯坦福高效睡眠法 🌟🌟🌟 & 🌟🌟🌟 微信读书 这两本合并起来写,连同上月看的《浓缩睡眠法》都是很易读的类型,讲了原理也讲了实际操作,虽然市面上开始大面积出现讲高效睡眠的书是为了缓解一部分人的焦虑,这一点有些悲哀,书是打着「学会了如何睡眠之后,你就会很快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即使加班也不用担心睡不够,从此拥有成功大门的入场券🎫」,但这个也普遍适用于所有想让自己睡得更好的人,而不仅仅局限于想努力睡得更短的人。看了三本书之后,加上一些纪录片,辅助冥想,似乎可以解决大部分非身体生理病理引起的失眠,如果没有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一旦开始去精神科检查睡眠,就进入了一个玄学的地带,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因医院/医生的技术等级而异,努力了解睡眠,自己主动做一些调整生活习惯的改变才能更快速地解决睡眠问题。 哲学的慰藉 🌟🌟🌟 微信读书 之前读阿兰·德波顿的其他书觉得他是个神人,涉猎广泛,就在一本一本读他的所有作品,这一本果然是碰到了钉子,对哲学本身就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甚至连皮毛都没有了解到,读这一本是有点无力了。不过与之前读过的其他哲学书(多以科普入门为主)相比,它更注重实际的方面,语言感觉也挺平实的,不过这本的文风和他之前暗戳戳讽刺的英伦幽默风趣相比,真的截然不同了,可能和翻译也有关系。这让整本书都有点减分,感觉不是在读德波顿。 这本书能让你睡得好 & 睡个好觉 🌟🌟🌟 & 🌟🌟 微信读书 这两本书放在一起写,看得时候已经失去耐心了,《这本书能让你睡得好》写得比较零散,讲方法没有讲原理,仿佛在看公众号的更新,这本书的名字看起来也挺标题党的,很像微信公众号会选择的标题风格。如果不追求更深入的东西,看这本吧,有一些方法可以去尝试,但以我想要探索睡眠的初衷,这本书我会拒绝,大概是一个5分的书。《睡个好觉》把内容拆得很细碎,把男性女性、儿童老人孕妇这种细分都拆解出来了,内容上比前一本详实多了,虽然很详细,但结构不易读,读起来很累,还是最推荐《睡眠革命》。 5月的读书量和上个月持平了,看了两个月的《 Digital Minimalism》 ,依旧没有进展。不过这个月更多地参与了一些实践,和家人互动,为了家人的身体状况和心情而努力多做了一些事情,也开始尝试新的创作,下个月争取努力多读一点☝️。下月再见!拜拜!👋👋

May 30, 2021 · 8 min · 1699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