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和12月一共读完了 17 本书,其中有 13 本实体书,4本电子书,大部分都是最近一年的新书或者再版。这段时间的兴趣点在人文、建筑上,读了很多通识类的书,信息量不多不少,很适合我这种非专业人士以了解的方式阅读。

其中最喜欢的书是《人文主义地理学》、《城市的语言》和《少子社会》。今年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三位作者,这两个月读的书里,就有其中的两位,段义孚和迪耶·萨迪奇(另外一位是之前读过的美食作家迈克尔·波伦)。

11、12月读书清单——排名分先后

  1. 《人文主义地理学》🌟🌟🌟🌟🌟
  2. 《城市的语言》🌟🌟🌟🌟🌟
  3. 《浪漫地理学》🌟🌟🌟🌟
  4. 《少子社会》🌟🌟🌟🌟
  5. 《字体怡人》🌟🌟🌟🌟
  6. 《鹅》🌟🌟🌟🌟
  7. 《建筑日本》🌟🌟🌟
  8.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9. 《闲散的哲学》🌟🌟🌟
  10. 《B代表包豪斯》🌟🌟🌟
  11. 《共犯》🌟🌟🌟
  12. 《福尔摩斯的餐桌》🌟🌟🌟
  13. 《家 好好想想如何住》🌟🌟🌟
  14. 《极简之美:回归本质的平面设计法则》
  15. 《在街角发现设计》🌟🌟🌟
  16. 《好旅馆默默在做的事》
  17. 《人类愚蠢辞典》🌟

人文主义地理学&浪漫地理学

段义孚 🌟🌟🌟🌟🌟 & 🌟🌟🌟🌟 实体书

今年读过的书里能排到TOP3的书。如果一本专著的书让我都能觉得轻松可以读完,要么是一本很浅显的书,要么是作者由浅入深,知识面过宽,能把毕生所学所想用简洁到毫无基础的人都读得懂,并且深深被吸引住了。我觉得这本书应该是属于后者。

阅读体验超级好,并且能感受到作者的文字功力以及他能把很多交叉学科的内容融会贯通娓娓道来的人格魅力。这本书本来是10月读的,但是我一直拖着没写,本来想把段义孚的书都读一遍,写一个专题,但后来细读第二遍这本书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很令人介意的细节,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我对概念并没有更正确的理解,所以主题阅读暂时还没有顺利完成。但并不影响它成为我今年的榜单前几名。

在这本《人文主义地理学》里讨论生命的意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还有很多很哲学的问题,原来地理学也可以融合这么多内容。惊讶并且惊叹。

我后来了解了段义孚的一些过往,叠加上刚刚读了他的这两本书,传奇的经历配上自己的努力,确实是传奇。另一本书是《浪漫地理学》,比起《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轻松畅快,读它更像是读一首诗,浪漫又柔美,地理学这么枯燥的内容,竟然可以用这么优美的文字描写出来,只有大师才能做到了。

这两本书相比,我更喜欢偏个人传记的《人文主义地理学》,掺杂的内容更丰富,虽然书本身不长,但会留下很多思考。喜欢。

城市的语言

迪耶·萨迪奇 🌟🌟🌟🌟🌟 实体书

以我现在对信息和知识的掌握,这本书值得再读。

它的信息领域不仅仅局限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上,而且涉及历史人文、社会经济、地域、政治。

城市不是简单的霓虹灯牌、高楼大厦,或者仿佛从不停止的喧嚣和繁华,而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即便我们向往伦敦、巴黎、纽约、迪拜、上海或者北京,也要欣赏繁华对立面的老城、贫民窟,赛博朋克的对立面。建造一座城市,不是要它光芒万丈,也要给所谓的「阴暗和瑕疵」留有足够的空间,接受顺遂,也能兼容意外。我也向往城市,但不希望自己仅仅迷恋城市的纸醉金迷,橱窗里的光彩绚丽,城市不是照着哪个模版就能即刻生成的三维模型,而要接纳和契合复杂而多样的层次。

想起国内去过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旅游城市,同一个模版下套用的古城商业街和步行街,就会惋惜和厌倦,老街和古镇的印记被商业浸染,但可能每个有感悟的生命,都觉得它们值得被更好地对待。不同的地域、时代下的城市,要让居住的人和路过的过客都能体会到真实的温度,我祈祷它最好不要千篇一律。

少子社会

山田昌弘 🌟🌟🌟🌟 实体书

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能从中读到更多篇幅关于两性平等的问题导致少子社会,我潜意识里更加以为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拥有自我意识,用自由的意志去判断自己该不该生孩子,但结果肯定是没有我最初想象得这么简单。

虽然两性平等是少子化中一个重要的议题,但是社会多方面的问题最终导致了这个时代的少子化。社会压力越大,年轻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和子女的高期待,等等诸多原因造成了低生育问题的发生,甚至从书中的表格里可以解读出,结婚女性依旧在挑选比自己收入更高条件更好的男性,条件更好的男性也更容易结婚,经济条件高于平均经济水平的男性结婚率更高,而经济条件高于平均经济水平的女性结婚率反而降低了。

虽然性别议题开始被我们重视起来,但目前也还是小范围,大环境里更多的女性和男性对于性别问题还是抱有很传统的认知,并且可能经过多年都不一定能够解决。把少子问题归结到性别意识上是我的一厢情愿,我希望性别平等发挥作用,而把少子问题归罪到女权上,并开始攻击女权的这部分人,只是在找软柿子捏。如何创建一个更有「希望」的社会环境,包括很多大的议题,需要社会、政府去推动和解决,而不单单把矛头指向归结到女性/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上。

字体怡人

高桥善丸 🌟🌟🌟🌟 实体书

大概是去年mark的一本书,关注它的原因是因为译者是 the type 成员,年纪轻轻但是做了非常多厉害的事情,对字体的热爱也让她翻译了一本日语字体书。

翻到这本书觉得装帧设计也是很用心的,甚至连章节的装饰纹的设计都对应了字体设计的几个基本变形法。之前对typography的认知也有一些局限,我一直以为书中给出的那些文字设计的案例是calligraphy,而非typography。虽然现在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calligraphy 和 typography 的差别,但 typography 可以不是一套覆盖所有字母或者主要文字的字体包,而是具有一定规律或者节奏的文字组合。书中把文字的设计以规整的网格为基础做变体,演化出5种不同的规律,摇摆的、飘散的、融化的、通透的、神似的,对应 typography 的不同设计思路或者说应变方案,第一次从看似多变的字体设计中寻找到设计的规律,也很有趣。

以案例主导的设计书,确实很适合读实体,触摸印刷的感觉会有一种真实和内容互动的感觉。

张羞 🌟🌟🌟🌟 微信读书

mark了很久这本书,最开始是因为封面夸张荒诞的效果,我真的很容易因为装帧封面被吸引。确实这本书很荒诞,但又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暗示,会让我联想到现实的荒诞和戏剧性,有点类似于抽象版的《1Q84》或者《动物庄园》,总觉得里面充满了隐喻,不过也可能是类似于「心中有佛,所见皆佛」的道理?甚至会用一种自带的口音来读这本书。「鹅」在某些方言体系里,是「我」的意思,这样一替代,就又觉得这本书是可爱风趣的。它甚至让我有了一种想要开一档胡说八道意识流的播客的冲动,大概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演欲望。

很有趣的书,喜欢它。

建筑日本

五十岚太郎 🌟🌟🌟 实体书

把日本的几个标志性的时间段分出来,把日本建筑界对传统和现代风格的争议变成了一个哲学命题。通过建筑风格来体现国民对于国家或者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让我想到了国内也正在流行的讨论。

读完我开始困惑这件事:在现代建筑里融入传统元素作为国家的标志性建筑会不会沦为建筑界的笑柄,或者拒绝让城市的建筑都变成千篇一律又各不相同的名家大作是不是对大都市的一味推崇?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齐格蒙特·鲍曼 🌟🌟🌟 电子书

揭示了打工人的前世今生,消费主义也是被资本塑造出来的,穷人的定义在生产者社会、人人劳作的社会以及消费主义社会都有不同的定义。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思考如何冲出重围的方案,但可能以我自己的力量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实现财富自由的基础是,相信财富能带来自由。要是不信呢?书的结尾提到,「群体自愿的返璞归真,正成为群体贫困的唯一有意义的替代」。

闲散的哲学

布莱恩·奥康纳 🌟🌟🌟 实体书

「未读·思想家·轻哲学」这个系列还挺有趣的,这本书从工作的角度普及了哲学历史上对工作和闲散的讨论,里面提到了黑格尔、马克思、尼采、叔本华等等的知名大家,以及前阵子我个人不知道原由就变得非常热门的波伏娃。他们的书和理论我基本上都没有看过,我也没有读过《国富论》,没有研究过经济学,对于哲学的了解也是局限在最近几年读的基本普及通识类的书籍上。但这本书的讨论角度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工作和不工作,无聊和闲散,对与错或者说平衡法,可能很多人都曾经思考过。

大部分的引用和阐述我其实都似懂非懂的,只是题材我很喜欢,在我看来,能让我这种不懂的人读哲学,一个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开始思考,大脑可以在书中引出的观点里继续延展做思考,思考工作对于自己的意义,自己对于工作的态度和认识,以及在闲散的时间里如何自处。之后我可能会去读黑格尔、尼采或者波伏娃,它帮我引出了这些哲学的关键词,并且让我对此产生了一些些内心的火花。

另外,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看起来轻松休闲,虽然读起来又不那么轻松,但比起更严肃的哲学理论,它提供的信息量和知识点足够我以一个舒适的速度去消化。

B代表包豪斯

迪耶·萨迪奇 🌟🌟🌟 微信读书

比起《人类愚蠢辞典》,这一本也是词典的类型,但内容范围更小,也绝对是在作者的专业领域范围内。很像是他写的自己知识体系里的一个小百科,很有意思,有不同时代和背景下对于设计和建筑的见解和推荐。希望《人类愚蠢辞典》的作者好好向迪耶·萨迪奇学习一下。

共犯

松本清张 🌟🌟🌟 实体书

很久没有读过小说了,短篇的阅读节奏会更快,穿插在我正在读的社科类书里做调剂。作为一本短篇合集,故事设定比较缜密精彩的都安排在了前面,导致后面的故事一个比一个平庸。之前看松本清张少,可能本身也不是我喜欢的推理小说的风格。

福尔摩斯的餐桌

关矢悦子 🌟🌟🌟 实体书

没想到可以从虚构的人物入手去窥探19世纪的英国社会生活,内容涵盖非常广泛,是挺有趣味性的一个角度,不算历史学也不算食物历史学,是以福尔摩斯爱好者的身份,想要知道福尔摩斯时代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包括工资水平、租房价格、餐桌上都吃啥等等,但越读越觉得这个结构不够有吸引力,而且把历史资料和书中的设定结合的比较生硬。不过让我想到也可以整理一些哈利波特相关的延展内容出来。

家 好好想想如何住

土谷贞雄 🌟🌟🌟 实体书

这种书非常适合看实体书,在图书馆或者书店里,听着歌很应景地翻一本泛生活方式的书,想象自己的家装修的时候,应该要选择什么样的布局适应自己的生活习惯。

我读了很多关于家的议题的书,都是日本人写的,也读过一些欧美作者写的,绝对不可能找到完全契合的方案,国家地区不一样,房子面积不一样,生活习惯也完全不同,但能明确排除一些方案,一看就不会喜欢的类型。

休闲的时候,很适合看这一类的书,有一种精神上对生活的把握。

极简之美:回归本质的平面设计法则

善本 🌟🌟🌟 实体书

善本算是设计界比较活跃的出版机构,经常会出版设计类的书籍。只是总觉得局面比较尴尬,没什么特别让人读完觉得眼前一亮的内容出现。这一本也是这样,切入点还不错,但展现形式就有点让人失望了,有设计师针对极简做出自己的解释,后面跟着一些代表作品和案例。

在街角发现设计

竹原秋子 🌟🌟🌟 实体书

很常规的视角,很常规的写作方案。不过让我回忆起了当年我在想喝但是没喝过的饮料白月光——百利哇。当年在饮料瓶上用动画片IP做瓶盖真的好迷人,IP的做工非常精细,猫和老鼠的、飞天小女警的还有超人系列,印象里蜘蛛侠的是最酷的!包装设计做的也很好每次在货架上看到都念念不忘的,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从来没喝过。现在再去淘宝上搜,百利哇变好土,IP也变成了喜羊羊和灰太狼。💔

好旅馆默默在做的事

张智强 🌟🌟🌟 实体书

走马观花看一看,寄希望于发现一些令人惊喜的建筑或者室内空间,但好像都那样,作者凭着主观判断酒店的好坏,我也凭着主观去审视他选择的这些旅馆,对不上线也正常。

人类愚蠢辞典

皮耶尔乔治·奥迪弗雷迪 🌟 微信读书

很久没有读过这种书了,封面还有点可爱,就这么吸引了懵懵懂懂的我。

在书的开头,作者也说明了,这不是一本百科全书,这是从 A-Z 的辞典。以辞典的形式列举人类愚蠢现象从形式上还算新颖,不过这种类型更适合放在工具书或者不能让人轻易发现的角落,和辞海、词典、辞源放在差不多的位置,而不是作为一本书堂而皇之放在书店还算显眼的位置供人阅读。

从 A-Z 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词汇都在预期内,而且前后词汇完全不可能有任何关联,这种跳脱的形式如果说是读一本诗集,也会有让人惊喜的感觉,所以一开始决定看这本书之前,我以为这也是一本有趣的诙谐幽默的吐槽书,没想到确实看到了大量无聊、偏激又顽固的文字堆砌,作者千篇一律自以为是的口气,即便他的观点有可能值得赞同或者反思(但也并没有几个),也是非常惹人讨厌。感觉自己点进了一个让人血压飙到190的自以为万事逃不过自己的双眼的普信男用手机逐字打出来的豆瓣贴。

不过这本书确实让我领会到了什么叫做 独 立 思 考。

尾巴

不知道今天还有没有空把 2021的读书总结写一下,不过今年进步了一些哦,竟然坚持了一整个读书年!虽然有时候月度总结变成了季度总结,或者双月总结,但还是有在坚持读书。虽然可能也没有变成什么更好的人,拥有更多深层次的思考,相信这些东西总有一年,会有的。

明年也会是读书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