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时间过得很快,端午节的假期集中读了这个月大部分的阅读量,感谢端午节🙏。
6 月读了 7 本书,从微信读书到图书馆借阅,媒介来源很广泛呢。本月的主题应该是「迈克尔·波伦巡礼」吧。不算上个月读的《烹》,读了四本他的书,最爱的是《为食物辩护》。
最近经历了好几次对加工食物和生鲜平台蔬菜的差体验,让我开始反思吃饭这件事。在楼下买到的手擀面在放了两天之后感受到了明显的胶质,和第一天买的时候的样子完全不一样,而第一天买到的时候,在煮面时会明显感受到面条异乎寻常的弹力,可以拉很长很长都不断。明明手擀面的速度也并不算太慢,口感也只会超过添加了胶质的面条,所以很难理解这种行为。另外一件事是最近明显感受到生鲜平台的蔬菜水果品质下降,但也不知道去菜市场购买的蔬菜水果是不是就会相对健康。在吃这件事上,似乎有很多几乎无解的难题。
好了,说回 6 月的读书清单。
6月读书清单——排名分先后
- 《为食物辩护》🌟🌟🌟🌟
- 《吃的法则》 🌟🌟🌟🌟
- 《盐糖脂》 🌟🌟🌟🌟
- 《杂食者的两难》 🌟🌟🌟
- 《写给牡蛎的情书》 🌟🌟🌟
- 《人造卫星情人》 🌟🌟🌟
- 《何为良好生活》 🌟🌟🌟
为食物辩护
- 🌟🌟🌟🌟
- 微信读书
大量的慢性病慢慢侵蚀人类社会,直接归咎于食物的工业化,深加工食品和精致粮食的兴起。现代人的饮食结构已经被固定的几种主食完全覆盖了,小麦、大豆和玉米,当然在中国应该还有大米。其他的饮食来源被大量加工食物和工业饲养肉禽类占据,就连本身已经占摄入量很少的蔬菜和水果,都开始更多地采用工业化生产,用农药、添加剂、转基因的方式提高产量、增加色泽、增强口味。加工类食物站在「科学」的角度,在配料中添加了各种成分,各种成分都是通过化学提取的方式实现,更原始的饮食结构里的那些食物中营养学界也在用「好营养素」和「坏营养素」来构建饮食建议,大概也算是对饮食工业化的另一种推进方式。
「一般来说,往加糖麦片粥的包装盒上贴健康许可标志,要比给未经加工的土豆和胡萝卜贴健康许可标志容易得多。」 《为食物辩护》
如果转而投入有机产品的怀抱,听起来是一种很不错的解决方案,但有机的玄机也有些让人难以判断。具体关于有机的问题,作者在《杂食者的两难》中也有更详细的介绍。
是这本书和《盐糖脂》开始推着我开始往更自然的饮食方式上调整,最近因为疫情,速食类产品雨后春笋般爆发,我也疯狂痴迷螺蛳粉和各种其他的速食类产品,好吃是很好吃,但看了配料表里完全不认识的长长的化学名称绝对会大吃一惊。各种 0 糖 0 脂的概念也在不断炒出来,真正健康的饮食,可能还是无法依靠工业化饮食达到。
吃的法则
- 🌟🌟🌟🌟
- 微信读书
《吃的法则》应该是在《为食物辩护》最后一章「克服营养主义」中再提炼出来的一本小的说明书。我是在看了《盐糖脂》之后看的,应该是从最近听的一系列环保主题相关的播客中先听到的这一本,因为它很薄,所以优先读了。摘出了几个我认为更有价值的条目:
- 食品加工越深,利润越高。
- 不吃曾祖母不认识的食物。
- 只吃食物,别吃太多,以植物为主。
- 低脂食品让人更加肥胖。
- 为了弥补低脂和无脂食物在味道上的不足,工业饮食会增加糖的用量,通过妖魔化脂肪,而给另外一种成分发放了自由通行证,然后任由它摄入过量。当然现在也有很多饮食公司在做0糖、代糖的产品,甚至增加膳食纤维,但本质上也并不是为了让人更健康,而是为了促进消费。
- 大脑收到吃饱的信号大约需要 20 分钟,所以进餐时间要长于 20 分钟,才能真正感受到饱足感。
盐糖脂
- 🌟🌟🌟🌟
- 微信读书
上个月读了《烹》,其实有从中领会到作者对工业化饮食的不满,我自己也开始逐渐建立起对工业化饮食的警惕心,意外发现第二本想读的差不多类型的书,竟然也是 Michael Pollan 写的,趁着端午节的假期赶紧就读起来了。
这本书主要是从生产厂出发的,正如《盐糖脂》的书名一样,从这种基本的营养结构谈起。从快乐水到其他热销饮品、甜点,再到根本没有意识到里面有糖的各种食物,都是经过严密实验得到的含糖比例,能让人处在味觉的巅峰感受上,从而不断购买。盐也是这样,小孩子就爱吃盐,我小时候还特别爱吃榨菜、各种咸菜,现在更爱吃泡菜,里面含有超出日常所需好多倍的盐。
整本书用各个饮食巨头的营销策略和研发策略作为例子来佐证,工业化饮食对消费者乃至全社会的掌控和影响。比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卡夫等食品公司。工业化饮食在口味上欺骗了大家的舌头,但是身体还是会很诚实地向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开始是利用不健康的工业化食品抓住大家的口味,牺牲掉健康,再把工业化产品打造成健康的模样,欺骗大家的头脑。这就是几乎所有工业化饮食公司做的事情。
虽然这本书叫《盐糖脂》,但主要还是从企业层面去拆解,聚焦在饮食巨头在引导消费者购买更多产品上做了什么违背饮食道德的策略,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来反思,如何去追求美味?是选择便宜方便口味重的加工食品,还是自己在家用尽可能少、尽可能好、尽可能健康的方式烹饪和制作出美味的饮食。
我觉得 Michael Pollan 一系列的书,都起到了警钟的作用。
杂食者的两难
- 🌟🌟🌟🌟
- 微信读书
最大的感悟是,我虽然不太吃玉米,但现代生活里真的很难离开玉米,除了作为直接入口的食物之外,还有那么多产品是使用玉米的。
迈克尔·波伦巡礼就到这了,一口气看了这么多本他的书之后,除了认识到了饮食的各种细节,关于食物、烹饪的很多知识,对工业化确实有更进一步的怀疑态度,不过这些也不太解决问题,现代社会似乎对现在的问题没有很多答案,我的生活也不会出现180度的大转弯,不过注重营养,关注天然应该是后续的主要方向,但也要努力不被「天然有机」的产品噱头蒙蔽。
这一本应该是三星半吧,不到四星。
写给牡蛎的情书
- 🌟🌟🌟
- 实体书
这个月的阅读量好像都是端午节撑起来的,这本书一直闲置在书架上没有读,费雪写过很多美食相关的杂谈、散文等等。这本书也很适合随身携带,纸张很轻,开本也小一些,内容不多,用了一个多小时读完,每一章节基本都会以一种牡蛎的做法开头,不过我对牡蛎没有特殊的情感,但以这种形式来进行美食写作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可以理解费雪对吃的态度。
快速读完之后,重新上架多抓鱼!
人造卫星情人
- 🌟🌟🌟
- 实体书
在网上看到了一句《人造卫星情人》的摘抄,很戳我,于是很想看。搜索了一下才知道是村上春树的作品,虽然读过很多村上的书了,但对这本完全没有印象。台译叫做《人造卫星情人》,而大陆版本译做《斯普特尼克恋人》,斯普特尼克是历史上第一颗进入地球轨道的人造卫星,所以这两个版本看似差异巨大,但读完书会知道是同一个事物,我更喜欢《人造卫星情人》的翻译,会在没有阅读之前在闹钟有所联想,而斯普特尼克真的完全无法料想是什么剧情了。
因为很长一段时间都受到林少华译本的伤害,对村上春树的兼容度都变低了,这次果断选择了赖明珠的翻译版本。令人惊喜的是,这本书还是最近几年再版的最新版。村上的书一贯以来,隐喻都很多,读完不难,但彻底弄懂而不是一头雾水,却有点难度。现实里增加了一些虚构的幻想,虚虚实实中交叉,还要试图理清楚整个脉络,这其中就带着很明显的「村上味」。我只能从这本书里读出一种孤独,但我很难以自己作为投射去试图理解这种孤独,有点困难的是,我已经习惯了并且接受这种孤独,自己内化了,其实有些无法共情。
能把孤独写出这种味道,用这种语言和文字来描述,可能非村上不可了吧。
何为良好生活
- 🌟🌟🌟
- 实体书
这一本是不是神作啊?之前听播客里几乎人均提起它了,陈嘉映老师的《何为良好生活》,我傻乎乎以为是一本生活方式的书,当然它也算是一本生活方式的书吧。
我幻想中如果抽离了家里怎么摆,日常吃什么之外,再用更宏观一点的角度描述良好生活就可以被称之为经典,知识没想到翻开竟然是我觉得甚至有些超出我理解范围的宏观,哲学话题。尤其是刚打开的那几页,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欲哭无泪的我实在是读不懂。后来陆陆续续读了三分之一,竟然花了半年时间,在这半年时间里也算是见证了我的成长了,没有读三行就被睡意袭击,现在可以连续读个三五页了。不过对现在的我来说,还是很晦涩的。
对不起了,陈嘉映老师。希望我有机会还能返回来读这一本。
🧗♀️ONE MORE THING
通过最近半年的阅读,发现我读书的一个点在于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可能并没有完全吸收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大概是因为读得草率的原因吧。但构建知识体系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通过阅读在不断细化和拓展自己对世界、社会、生活、工作的认识。之前会因为自己读书之后什么都不记得了了而沮丧,但现在会发现那些概念就是在慢慢渗入大脑。
6月的读书在质量上应该是仅次于一月和二月了,下个月真的要安排读完这本《 Digital Minimalism》 ,敬请监督。这个月还会在饮食上做一些调整,尽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更健康更均衡的饮食方式。下月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