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本站 RSS 地址已更新,别忘了重新订阅哦! 🎉

👄阿喀琉斯之唇

最近一个多月被嘴唇的干燥开裂苦苦折磨,一个月消耗一支润唇膏的我真的想不通到底是咋了,直到这一周我才想彻底解决这件事,搜了很多资料,找成因和解决方案。发现嘴唇的问题常见的除了Cold Sore和口角炎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就是Sunburned Lips,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一个方向。 起因是我一顿搜索之后,怀疑我的嘴唇可能是Cold Sore而不是单纯的口角炎,不过我也没有明显的水泡和溃烂的程度,或者疼痛瘙痒的感觉。去Pharmacy的嘴唇产品区域参观的时候,一阵好家伙的惊呼。怎么这么多Cold Sore的药膏!细看成分七八个品种竟然有四五种成分组合。最让我介意的是,这个区域的产品还有特意标注是否有sunscreen的,很多护唇产品也都标了明显的SPF值。我,陷入沉思——到底嘴唇为啥会这么强调防晒呢? 搜索了一下发现,嘴唇不像其他皮肤,可以自然产生黑色素来抵御紫外线的伤害,所以晒太阳对嘴唇的影响远大于其他皮肤部位。我,脑袋超载🤯。什么?竟然还有唇部晒伤的问题!那对于澳洲这种每天出门都得涂防晒的地方,我每天兢兢业业涂了半天防晒,最终还是漏了一个最脆弱的部分??!!甚至,还有单独的一个分类是唇癌。都说澳洲的皮肤癌高发是受过强的紫外线影响,但谁能想到唇癌也是会被紫外线影响的呢! 另外,sunburned lips也会诱发口角炎或者cold sore。 Sunburned Lips Sunburned lips的主要原因是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而没有防晒产品保护。 症状按照从轻到重体现为:干燥、脱皮、刺痛、红肿 —> 灼热、肿胀、开裂 —> 水泡、溃烂,唇色加深。我的症状停留在中级的程度。 预防的方法肯定是注意保湿防晒,尤其是在户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定时涂抹SPF30+的防晒润唇膏。 治疗方法只能提供比较滋润的环境帮助皮肤自然修复。我的方法是涂芦荟胶和保湿面霜,面霜我涂在了嘴角开裂的部分,还要注意不要进嘴里。而且因为皮肤比较脆弱,也不能搓揉或者撕嘴皮。 保湿的产品里保湿面霜类最为滋润适合晚上睡觉厚涂,芦荟胶(冷藏版)胜在可以缓解不适,迅速补水,润唇膏比较偏日常,持续性保护。我一直很喜欢曼秀雷敦的薄荷润唇膏,但这次发现它SPF只有15,而且我最近频繁被晒的一个月,我换到了一个疑似曼秀雷敦的泰国品牌,因为有次出门没有带曼秀雷敦,但是又需要用,临时在亚超买的,现在发现它完全没有任何防晒保护的功能。这也就是我这次反复被晒伤的导火索了。 口角炎 口角炎的主要是细菌真菌感染或者缺乏营养素。诱发原因可能是舔嘴角,缺乏营养素。之前说sunburned lips会诱发口角炎是因为晒伤之后皮肤开裂的伤口可能会感染。 主要症状是嘴角红肿干裂,张嘴有明显的疼痛,这个有点像伤口发炎的感觉。而且裂口也会渗液或者有明显分泌物。 预防的方法自然也是避免频繁舔嘴角,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以及涂抹保湿类产品,也要保持日常饮食的营养摄入,必要时添加补剂——维生素B、铁、锌。 治疗方法是使用消炎药膏,广谱抗菌药膏,或者针对性较强的抗细菌抗真菌的药膏,日常叠加上面Sunburned Lips提到的保湿养护产品。 Cold Sore Cold Sore是因为HSV-1病毒感染导致的,具有高传染性,也有潜伏期,可能会终身潜伏在体内,在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复发,UV强烈的情况也可能会激活HSV-1病毒。 它明显的特征是簇状水泡,前期会有刺痛瘙痒灼热感,后期会有溃疡、结痂。 药店里很多针对Cold Sore的药膏产品,大概分为三个类别,杀毒向,舒适缓解向和抗炎促愈向。 如果要买直接杀毒的产品,认准主要成分是Aciclovir(阿昔洛韦)的产品;包含薄荷脑、樟脑、蜂胶还有利多卡因(麻醉剂)的产品主要是安慰剂,让唇部感觉不那么痛苦;含有苯扎氯铵和植物提取物的产品属于抗炎促进愈合的产品。 长期向的补剂还有赖氨酸,它可以抑制HSV-1复制,可以减少cold sore发作的频率和复发的概率。而HSV-1病毒需要精氨酸来复制和生存,而精氨酸和赖氨酸因为结构相似,在人体内部是属于竞争关系(相同的代谢通道),所以可以通过补充赖氨酸来挤压精氨酸。 日常也可以吃一些高赖氨酸低精氨酸的食物,帮助减少复发,比如各种蛋白质(肉蛋奶、牛油果),减少摄入高精氨酸的食物,比如巧克力、坚果。 最容易忽略的地方最脆弱 自从我发现我是晒伤之后,在裂口的地方用了一次之前买的涂伤口消炎的药膏之后,每天晚上坚持厚涂保湿霜在开裂的嘴角,其他部分涂润唇膏,白天还涂了几次芦荟胶,昨天UV巨高,因为我暂时还没买SPF30的润唇膏,戴着口罩出门了,嘴唇也没有感觉到上次去沙滩日光浴的灼烧感了,一通养护向操作下来,三天就已经几乎痊愈了,裂口已经在今天一觉醒来后迅速长上了,只能说嘴唇的护理真的不容小觑。 上次去沙滩晒太阳的时候,我还在思考我给全身全脸都涂了防晒,但是漏掉了耳朵,我应该给耳朵也涂上,还为自己的严谨沾沾自喜。没想到,嘴唇,我是一点儿都没想起来啊!!真的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最脆弱☝️。 最后,有清爽好用带防晒的润唇膏请大家不吝推荐!!!🙇

February 22, 2025 · 9 min · 1911 words

👻6,5,30 & 专注也要防沉迷

2024年年尾的时候,又做了回答2024,就像去年做了回答2023那样。今年无疑是比去年更困难的一年,和🦌互相看彼此的答案的时候,又忍不住哭了。困难但是又很多幸福,好日子都还在后头呢!!! 2025年,我又开始和「效率提升」做斗争了。 重新建立健康规律的生活Routine 运动和阅读 12月的时候有两周后背受伤在休息,后来朋友来拜访又耽搁了一阵子,睡眠也很错乱,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似乎不太适合运动的样子,这几个因素结合起来就导致我12月几乎没什么积极的运动状态,当然恶性循环就是更不会有正面的精神状态,每天都很萎靡。 于是从新年开始,我重新建立了我的运动打卡计划。 12月朋友推荐了我一本本土国民理财书,说可以了解一下整体的观念有点意识,我在12月的时候零星读了一些,但总觉得每天昏昏沉沉又匆匆忙忙的,没有一点时间规律阅读,1月开始决心要在这个月开始保持每天的阅读习惯,把这本书读完。 事实是,我几乎挣扎着把这些坚持下来了,尤其是阅读。在月底的最后一天,总算把这本书看完了,虽然我每天读书的时候都在感叹这是一本接地气且实操性很强的书,知识点都很基础,不过实操细节里有很多本土化的东西,刚好适合我这种新移民初步了解本土化财富积累的背景。 调整作息 放假之后的将近两个月,我们俩的作息一团乱,经常12点还没睡觉,早上也起不来,导致白天也没有做太多事情,多数就是在玩和放空。虽然忙了一整年,有所休息也是应该的,但总觉得无所事事还是充满了罪恶感,加上第二次健身房的体测结果出来,我虽然变壮了,但也变胖了,让我更加觉得晚睡的日子不能再继续了。 我在客厅的橱柜门上贴了一个早睡早起的打卡表,监督我在剩下的1月里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除了除夕去朋友家庆祝睡得很晚之外,其他日子都循序渐进的完成了打卡挑战。 为了督促我早睡早起,我的日历里也增加了每天的睡眠时间倒推出来的入睡步骤提醒,比如洗澡时间和记日记的时间。小火车的choochoo声一响,我就要出发去下一站了! 从这三个习惯完成的情况上可以看出,我真的还挺吃打卡这一套的。不过在我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不知道从哪里生出来的叛逆和抵触心理,让我迟迟不肯做事情。比如阅读和另外一项学习任务,我在开头的几天总是要在一顿百无聊赖之后,快睡觉才开始做。 于是我又从我多年修炼专注和坚持而不得的经验里,扒拉出了一条小妙招:不管怎么样,先做五分钟。于是阅读成了我最开始的10天里,每天早上洗漱完会做的第一件事,5分钟阅读。不过因为这本书确实语言平实,即便是英文书也比较容易读进去,我完全可以轻松读完30分钟。 先做五分钟,一次只做半小时 是的,我的todolist里每一项的单次最长执行时间就只有30分钟,这很适合疯玩了一个多月的我逐步恢复状态和屏蔽掉每天做事很少的愧疚感。todolist上有价值的事情只有6件,涉及到运动、阅读和工作学习,最长也只需要花3个小时。 因为我有叛逆和抵触心理,所以最开始从最简单的一项做起,而不是最重要的一件开始,这样能够给我足够多的正反馈,形成习惯。前十天是阅读,阅读习惯建立起来后,我把第一件事调整成比较容易执行的一项学习任务,完成程度也还不错。 这就是我最近在贯彻的6, 5, 30原则。每天最多只做6件事,只要试着做5分钟,不过做起来之后不能超过30分钟。 学习也要防沉迷 看起来最后一条还是挺奇怪的,为啥好不容易骗自己开始了,却只能做30分钟呢? 这是最近我突然产生的一点点猜测。 本人惯常来得快去得也快,可能一瞬间想做一件事,或者想学一个东西,噼里啪啦就要开始,不管不顾的,疯狂摄入一些(皮毛),然后就很快淡忘,所以大多数都虎头蛇尾了。 这么多年为数不多做到自身受益的事情,都逃不出「坚持」这两个字。 所以我要给自己制定一个不要沉迷于一件事情不能自拔的规则,包括学习。这是一种延迟满足,越慢越可以感受到我是否真的喜欢,是否真的需要。就像买东西,晚买享折扣,或者是等着等着就没有买的冲动了,立省100%。因为我兴趣爱好实在是太多,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因为注意力不太集中,总会被各种事情吸引,可能现在觉得特别特别想做的一件事,并不属于我真的会持续的事情,额外花一天或者几天上头,不如慢慢接触,少量多次,反复多次检验自己对这件事的热情是否真的存在。而且,慢,也是有助于消化吸收的。 于是我给我的每一件事,都加了一个30分钟的提醒。如果是每天要做的6件重要的是,我就用30分钟,中间休息,更换事件的方式,切换任务,保证每件事情都有进展,毕竟前进一步,也是前进。总比热情只投入在一件事情上,其他同样重要的事情,完全没有进展要好。现在的生活里,有太多方面要顾及,不可能全然专注在同一件事上。 如果做完6个30分钟,热情依旧,那就可以继续再来1个30分钟。 另外,我把电脑设置成了30分钟自动报时的模式,如果我在刷手机或者走神儿,最长也不会超过30分钟,一个报时就可以把我拉回来,继续做事。 骗自己的花样,真的需要定期换点新的,不然确实很难打败最了解自己的这个自己。

February 2, 2025 · 9 min · 1967 words

🛍️2024买了啥大大大盘点

距离上一次发买买买的系列,已经过去了一年吧?加上今年还经历了一次跨国搬家,果然买了不少东西,甚至还分了5个部分一一展开。当然,在实物消费上,我历来的消费观念就是美感、价格和实用性三者同时考虑,经济实惠地提高生活水平。 工作学习篇 Chat GPT 去年备考雅思的时候,频繁使用Chat GPT 帮我改作文以及辅助口语练习,跟着Simon的写作教程一个月从G类写作转到A类写作,还提分0.5,科技确实能省钱省力啊!直到今年四五月才开始稳定给GPT稳定付费,主要是用于课外辅导服务和语言指导。 最近看到朋友们都用G老师聊天和心理辅导,总能把朋友聊哭,大概是一个语言模型机器的包容力和共情能力比很多老中家长强百倍,它总能用直白的语言精准戳进朋友们的心。只能说东亚家长能学会表达情感和有效沟通的概率大概和中彩票差不多。 不过因为我没有花太多时间和G老师闲聊,它对我来说还是一个辅助学习和查询的工具,暂时还没有培养出太多个性。不过朋友的G老师们有的温柔有的调皮,甚至有的都能说出自己的mbti,难怪会有很多人想要和G老师谈恋爱。 宜家手动升降桌桌架+自配桌面 跨国搬家之后租的房子不再像国内一样带家具,一切都得重新摸索开始。去宜家逛了几次,把基本的床和餐桌选了,还买了收纳柜。之前在国内的时候,有朋友买了乐歌升降桌,体验很好,但当时我房子里有配桌子,想体验一下升降桌的想法在搬家后就频繁出现在我脑袋里。有朋友推荐了宜家的电动升降桌,一劳永逸,但苦于预算问题和实际考虑过升降功能的使用频率可能没有想象中高,最后决定先买手动的升降桌。 巧合的是,最开始我住的Airbnb,房东也有一个宜家的手动升降桌,我体验过几周,觉得确实不错,那个升降桌看起来不像是宜家的桌面,我还问了房东她的搭配。她告诉我是在二手市场买的一个床头板,改成了大书桌固定在宜家的升降桌桌架上。 我们后来决定自己配桌面是因为在宜家买的合适尺寸的桌面送到之后,刚拆开包装就发现桌面破了一个大窟窿,手指抠了一下皮就掉了,里面竟然是蜂窝状的纸板,完全不是木头。真的被宜家现在节约用料的水准惊讶到了,之前从没觉得它质量和品控这么差过。这时候终于想通了为啥房东自己配桌面。网上搜到的大家推荐的宜家桌板很多尺寸都不合适,甚至有人说宜家最佳桌板是实木的橱柜台面,看了一眼价格,劝退了。最后在本地一个网站上搜到了一个木制桌面,尺寸和价格都很理想,立刻下单。在宜家买了电动螺丝刀,安装简单也很快。 截止到现在的使用体验还是很好的,确实也被我说中了,使用升降功能的频率确实不高。我工作和学习最忙碌的一段时间,没空去健身房,为了保护颈椎和腰椎,每天也就只会使用一两次。不再长时间久坐之后,这个频率就下降到一周一两次了。摇杆还是很稳定的,手摇一分钟也完全可以接受。虽然少了一些科技感,但确实是性价比妥协后的最佳搭配! Logitech M650鼠标 搬家时把家里不常用的鼠标都丢掉了,带来的只有Magic Mouse和差不多10年前的一个白色的Logitech M558,好像之前M558的卖点还是完美适配Macbook来的。 Magic Mouse 判给了鹿姐(不是),我之前都是靠触控板,不太用鼠标。但现在因为一个150公分的桌子同时需要两个人用,同时打开两个笔记本带显示器空间特别局促,我平时在家用电脑的话,笔记本都是会收起来放在支架上,只用显示器,这就需要外接键盘和鼠标了。键盘还是在用2017买的Logitech K380。平时我还一直觉得M558的使用体验还可以,莫名其妙家里的鼠标骤减之后,它反而越发难用了,单击都非常迟钝,本来写作业的时候就比较烦躁,加上它万分不灵敏,😭,又换到了用触控板操作,捱一捱到了黑五。 其实朋友们都很推荐Logitech的MX 3之类的,不过看了看价格,鉴于家里只有一个人在上班的情况,还是排除了。充电式的鼠标价格也都略高,最后选定的范围还是落在了电池蓝牙鼠标上,M650就在这时候以出色的颜值脱颖而出了,价格叠加了黑五的折扣也很美丽,和当年买M558的价位段差不多。 用到M650之后才知道我之前的鼠标都还挺难用的,Magic Mouse输在了手感,M558输在了流畅度。橡胶的侧握边也很柔软贴手,还几乎感受不到任何点击噪音,顺滑得不像话。果然这么多年没有研究任何键鼠产品之后为工业生产的进步大吃一惊。不晓得价格是它三四倍的其他鼠标究竟会有多好用。不过它提供的自定义侧按键需要安装Logitech Options+,我因为不想额外装软件就没有用它。 生活篇 烘干机和洗碗机 理论上这不算是我今年买的东西,只能说是花钱租房带的家电,但确实真实地改变了生活。我前阵子和鹿姐聊天说选一下今年的top3好东西,她第一个就说了这两个东西,其实我也这么想。 之前在国内租房子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会自带洗碗机和烘干机的房子(当然房租预算如果抬高到过万估计是可以的),所以我们俩也完全没有体会过拥有洗碗机和烘干机的生活,起初还带有一些不信任还是固守之前生活方式的态度,一直没有用,尤其是洗碗机。最开始是因为冬天太潮湿,衣服洗了不能很快干,但碍于室内空间有限,不能长时间晾晒衣服,加上阳台是露天的,完全不能在多雨的冬天用来晾晒衣服,我们最先用起了烘干机。加上我们俩的衣服数量确实不多,每周外衣洗一次,2h内就能完全烘干,床单被罩这种大件本来也没有足够的空间晒起来,扔进烘干机,烘得软乎乎的,真的是不错的体验。而且冬天的室内温度也不太高,烘干机的附带好处是可以抬高室内温度😂,真的是一举多得了。 我们俩大概是在入住的3个月之后才动了用洗碗机的念头,主要是因为冬天洗碗太冷了,而且那段时间我们俩也特别忙,去朋友家还讨论过一次关于洗碗机用不用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契机,让我开始好奇用洗碗机的体验。用上之后只能说是再也离不开了。鹿姐说:完了,再也回不去了。哈哈哈! 之前还特地看过手洗碗和洗碗机洗碗的用水量,手洗6个碗,2个锅大概就要用掉20L左右的水,但洗碗机洗十几个碗+2-3个锅+筷子勺子之类的餐具,只需要12-13L水,还解放了双手,何乐而不为呢?晚上睡觉前把锅碗瓢盆刀叉勺杯摆进洗碗机,我们俩就睡觉了。鹿说体会到了周扒皮的快乐:)。 因为我们饮食相对比较清淡,不太经常吃重油的食物,所以只用half load就完全可以洗干净,我猜理论上只需要用加热清洗就应该可以洗干净,只不过还是会加半块洗碗块洗(真的是勤俭持家了)。不过因为有时候也懒得掰开洗碗块,现在改用洗碗粉了,根据锅碗的油污度适量加入。 BTW用洗碗机清洗油烟机的部件也不错,每个月拆下来进洗碗机一次,省了很多事儿。之前家里的油烟机都是我定期拆下来手洗,油腻腻的,稍有不注意就会粘在衣服上,手套脱来脱去,有时候手上也会粘到,很难清理。现在都可以一劳永逸了(指洗碗机这一个劳动力,我就可以永远躺平了👀)。 Kogu 茶壶 之前很喜欢kinto cast系列的薄薄的玻璃茶壶和杯子,不过最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金属的器具了。8月和朋友吃饭逛街,在一家日本生活百货买手店里看到了一个吉川的茶壶,圆润,精致,还有一个藤编把手,颜色搭配绝美。不过在店里卖80多刀,回家在亚马逊一搜只要60多刀。 不过本着冷静购物的初衷,我一顿搜索(哪里冷静了明明是痴狂),发现还有另外一款Kogu的壶,不带藤编,只要40刀就可以在10天后从日本送过来,我只需要自己藤编一个把手就完美了(被自己逗笑了:)。后来我看上了皮编的把手,正好还有一批海运的东西要运来,立刻8块人民币选了一米颜色合适的皮绳。 送到之后,趁着放假编了带花纹的把手,虽然头尾的处理很粗糙,但是比藤编的隔热效果好很多,而且越发有一种越用越润的预感,它未来将被我们的手盘得颜色更深更温润,嘿嘿。购物都购出一种参与感来,怎么回事? 贡缎磨毛&双层纱床上四件套 今年搬家唯一塞进行李箱随身来的大件就是这套贡缎磨毛的四件套,年初买的,自从盖了它之后,鹿姐总是不想再换回家里其他的普通织数的纯棉四件套。 贡缎的特点就是非常细腻,所以它非常柔软,磨毛的工艺有一种哑光的质地,会显得更暖更软,特别亲肤,超级适合秋冬,套在羽绒被上,蓬松松,软乎乎的。卧室里没有空调和暖气,这一套贡缎四件套经常被鹿称之为冬天的希望。冬天她裹到软蓬蓬的被子里,都会喊:好幸福啊! 后来又添了一套双层纱的四件套,它的材质很像是小宝宝的衣服。躺起来有一种在棉花堆里躺着的感觉,或者说像躺在云上,很柔软。因为它有好多凸起,所以摸起来会有一种很质朴的感觉,也很透气。既透气,又觉得很暖和,很神奇的是这两种听起来很矛盾的优点,都在它身上出现了。每次盖它的时候都有一种像小宝宝躺在妈妈怀里的感觉。它好像是比贡缎更万用的存在,冬天它很暖和,最近夏天,也可以直接不套被子,直接当毯子盖。 Kodak 一次性相机 今年很仓促地决定结婚,去警局签了字,选定了一个月后的日子办ceremony,叫了两个朋友来做见证人,一切都很简朴。 朋友问结婚有什么特别的准备吗?问住了我。后来想到之前一直有一个idea就是:旅行去一个地方就买一个一次性胶卷相机拍照。这次似乎总算可以行动起来了(๑•̀ㅂ•́)و✧。 当天委托朋友帮我们记录了ceremony的一些瞬间,还去旁边的公园拍了一些照片,作为我们婚礼的一部分。这个婚礼简单到这个能拍27张照片的相机都没有在当天拍完,甚至也就只拍了一半不到。所以一直也都没有洗出来,直到这个月,我们出去随便逛街,才想起来把它带着拍完。 现在很多东西都开始复古,听唱片和磁带的人也变多了,追求的也是一种声音的粗粝感。我们还在用10年前的微单拍照,发现依旧是完完全全吊打手机的。朋友说她最近也开始用十几年前的数码相机拍照,比手机拍美丽多了。上周送去洗,拿到扫描版的时候,突然感受到了胶卷相机的好。很喜欢它的光影,朋友给我们拍的婚礼照片超级好看😭,可惜我没有这样的手和审美,拍不出那么美丽的照片,但确确实这种色彩也戳中了我。 二手店日产碟子+杯子 之前在北京上海台北还有日本逛过很多二手店,但从没有产生过如此浓厚的兴趣。加上最近半年都在二手店积攒功德,对这些旧东西有了新的理解(包括接受程度可能也变高了)。尤其是慈善捐献的那种二手店,似乎更容易用「淘」来形容买到的好东西。70年代90年代的碗碟杯子套装,陶瓷陶土的锅,都巨美,浑厚又温润的简洁风格,真的好美丽。 转身去到卖全新品的日式餐具店,差不多类型的碗也要买到40+刀,然而我们俩捂着包里2块5块的碟子笑得合不拢嘴,感觉全世界的大便宜都被我俩占了。 还有一个6刀的杯子,也是70s的日产陶瓷,甚至可以进洗碗机。很难想象50年前的杯子还保持着光泽,线条也很柔和,更难想象的是原来洗碗机四五十年代就已经走进了很多家庭的厨房,而我直到今年才体会过。我以为洗碗机是多现代的东西呢,没想到比我妈还要年长呢,可惜我妈和她的很多同龄人也都没有用过洗碗机。 运动健康篇 赤足训练鞋 下半年开始恢复了健身房训练,健身房的课非常齐全,拳击、莱美、单车、普拉提、瑜伽、力量组训、游泳一样俱全,价格也只有国内瑜伽馆or健身房的一半,实在是太划算了。 之前以瑜伽和普拉提为主,虽然腰椎和颈椎的问题缓解了很多,但瑜伽的进度条也卡了一段时间,很多都因为力量不足无法顺利达成,重开健身卡之后,力量训练也提上了日程。目前以团体课的metcon和莱美body pump为主,叠加瑜伽、普拉提、拳击和游泳,完美实现运动的多样性。 之前一直在穿nike的跑步鞋,其实鞋底太软,不太适合做力量训练,尤其是各种squat、lunge。在metcon专门的训练鞋和赤足训练鞋之间选择了后者。毕竟澳洲人光脚率极高,远远看着就知道大家的足弓健康状况非常高,朋友穿了一年赤足鞋,低足弓的问题已经大大改善了。 确实应该多训练脚部的肌肉和骨骼的配合,毕竟在瑜伽里脚是大部分体式的基础,很多时候腿腰腹的卡顿最根本是从更弱的脚部基础而来。 目前的进展是:穿了3个月训练鞋,也尝试小距离穿赤足鞋运动。 蛋白粉+维生素D metcon做多了之后,基础代谢真的提高得明显,但是日常饮食里的能量缺口还是主要由碳水补齐了,经常感觉到饥饿,但如果吃零食就不怎么健康,正常吃饭的量完全不够消耗。以及12周训练后的体测发现我的肌肉量还是不太够,脂肪含量也跟着上升了。我感觉是无法通过正常饮食来补齐能量缺口了,只能寻求补剂的帮助。简单计算发现我的蛋白质摄入量还是远远达不到要求,吃蛋白粉成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选项。而且蛋白粉有一定的饱腹感,也能帮我解决动不动就爆饿的问题。 不过我暂时还不确定这是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需要在等6周,到下一次的体测才知道。 维生素D主要是因为冬天长期阴雨绵绵,阳光射入不足,为了保证钙质吸收和心情愉悦买的:)。 护肤篇 面霜+保湿精华 我对护肤的全部信任集中在保湿补水上,对于其他抗老美白的功效不抱任何希望(主要靠防晒),我相信不管多强大的功能,以我目前的收入水平,一定很难心甘情愿掏钱包去买,也很难毫不心疼地使用。所以我的护肤原则就是保湿和补水的基础款,便宜大碗,每天坚持涂。每天坚持多次足量涂基础款,可能会超过每次扣扣搜搜限量涂奢华护肤品。...

December 30, 2024 · 31 min · 6365 words

🏠在旋律里流浪,在节奏中安家

圣诞节前夕,想去感受一下节日氛围,我们找了一天去逛了city。中午的时候,路过了街头表演正在拉小提琴,双人小提琴的旋律吸引了我。他们不仅用小提琴演奏,还插入了一些B-box,甚至会把小提琴当拨弦乐器一样创造出更和谐多变的风格。在音乐领域仅限于一个普通听众的我,被音乐营造出的氛围深深打动了,感觉两个表演者都好自由好快乐地在纵情和音乐玩耍。好多人围着他俩,坐在周围的台阶上拖着下巴静静听,我站在远远的地方,也听完了一整首,这种感觉好微妙,仿佛心里有一扇生锈的门闩被悄然打开了。 一人乐队的魔法 傍晚,我又走到这条街附近,还在另外一个街口的时候,就远远已经听到了节奏、口哨和欢呼,循声走过去,发现也是街头艺人在表演,一个50岁上下的亚裔艺术家,他穿红色格子衫,头戴牛仔帽,像美剧里的西部装扮。刚刚正好一首歌完毕,他一边换吉他的琴弦,一边和周围的人互动,讲笑话,说一些小故事,活跃气氛,留住围观的听众。等他换完弦,在摇摇晃晃的谱架上翻谱,谱子已经被他翻得皱巴巴的了。他说要唱自己最喜欢的一首,但我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歌。他很熟练地招呼大家围进内圈,鼓励大家在内圈跳舞。 感觉他的风格是blues,jazz,funk之类的混合(不是很确定),节奏感很强,欢快得让人无法抗拒。他一个人的乐器装备也很多,手里抱着吉他,脑袋上还挂着口琴,脚上有鼓和手摇铃鼓改造成的脚蹬版本,堪称是一个乐队了。欢快的节奏太太太适合在闹市区这种很多人的场合了,他的节奏一响起来,整个街角就沸腾了。前排的人情不自禁进小圈里跳舞,一起手拉手享受音乐,我在队伍最后头,手脚也在忍不住地动,手开始打拍子,脚后跟已经带着腿扭来扭去了。听着歌,看着圈内的大家跟着歌边唱边跳,我感觉有点儿想哭,一首歌结束,我们准备离开,眼泪却吧嗒吧嗒掉下来了,我和鹿姐说,这首歌好好听,很有感染力,边说眼泪就从眼眶里流出来了,我转头看鹿姐,鹿姐的眼眶也是湿的。我们边走边感叹:他的歌真好,这个街角真好,音乐真的是拥有魔法力量的。它可以让这么多陌生人聚在这个10米范围内,卸下所有防备,手拉手跟随者旋律,笑啊,跳啊,感受这种音乐带来的快乐和连接。 音乐里体会自由 记得上次因为一首歌而哭泣,是疫情的时候,是那首在上海街头唱起的《明天会更好》。大家一起用歌声加油打气,也唱出了内心的委屈,但还是在歌颂对明天的期待。歌的背景很理想,但实际上大家身处的环境却并不是那么理想化的,每个人都保持着距离,带着口罩,远远还开来了警车和慢慢走近歌手的警察,正沉默地注视着这一切的发生。这种无奈境况和纯真理想的对比,让我忍不住听着这首歌哭了。那时候我所在的楼栋,也在隔离。 从两年前的压抑回到此刻,到处都在庆祝圣诞,满街都是节日的气氛,一路上好多人穿着圣诞丑毛衣丑t-shirt走在街上。在这一刻,我突然在想象自由。我意识到,我正在享受一种我似乎从没有经历过的自由,在街头表演的自由,和陌生人手拉手唱歌的自由,万圣节扮演角色的自由,每一种自我表达的自由。 两个世界的苏联楼 不久前,我在某个suburb看到一处很高很密的住宅楼,一瞬间有一种我仿佛在北京的感觉,那个楼像极了团结湖、金台路或者惠新西街还是任意一个北京四五环内的密集住宅区的建筑。我还和朋友讲说仿佛是北京四环的样子,那几栋楼在整个矮建筑居多的郊区显得格格不入但又让我觉得无比熟悉。后来查了一下才知道是给低收入人群或者难民提供的保障房:)。 如此相似的外形,竟然承载了完完全全不同的意义。在这里,这些楼是社会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的起点,是重新开始的契机,而在北京,这些房子可能是很多人用尽一生可能都负担不起的梦想(或者背负百万的房贷)。朋友跟我说其他去过保障房的人说这个地方进去了一辈子就再也出不来了,这种环境可以彻头彻尾吞噬掉一个人,从身体到灵魂。因为这种房子像鸽子笼一样,虽然可以暂且容纳人们的希望,但也背负着太多人的放纵罪恶或者悲惨苦难。而很多北京的朋友也都在这种拥挤的苏联楼里租住过,大家甚至会把有一处安身之所作为奋斗的目标。外形相似,背后却是两个世界的故事。 (我在google map的街景图找到了那栋难民楼和北京三环的小区楼,可以说是一模一样了。) 自由大概有很多面貌,有人选择几十年如一日在街头表演,有人选择把乐器搬进车库走进办公室上班,有人有人选择住进难民楼,有人继续留在街头流浪,更多的人在奔波中试图找到生活的出口。音乐让人暂时忘却现实,拥抱理想,自由也永远值得被追求。 BTW:我在YouTube上搜到了那位街头艺人的账号 ,这个影片的结尾还有一个女生过来和他讲话,说自己17年前刚搬来这个城市的时候,就在街角看了他的演出。他已经在街头演出20年了。

December 27, 2024 · 9 min · 1865 words

🥗清空冰箱计划沙拉碗

今天🦌又来进行半命题作文了,吞拿鱼罐头。她的计划是吃一顿快快的午餐,比如做个吞拿鱼三明治,毕竟冰箱里也基本空了。 但在我的观念里,三明治也就算个早餐,怎么可以当成午餐糊弄过去呢? 毕竟我还在放假阶段,是有手有时间做饭的人! 我拍拍胸脯打包票,中午绝对让她吃上包含吞拿鱼的像样午餐,剩下的事情,就都交给我! 从couscous开始的灵感 想起搬来澳洲之后去宜家给新家选家具,在宜家的餐厅里第一次吃到couscous沙拉,清爽开胃。当时瞬间觉得这可能是宜家最好吃的东西。而且这种把所有的营养成分混合在一碗里的做法,非常适合忙碌工作日的午餐。于是狠狠在心里记下了这个食材。 前阵子正好买了couscous,我猜想用couscous做主食,再搭配吞拿鱼,一起做个沙拉再合适不过了,天热,吃点清爽的肯定没错。至于怎么做,我也没有查。按我的理解,西式沙拉就跟中式凉拌菜差不多,味型定了,框架就出来了。 冰箱有啥就吃啥 快速盘了一下冰箱的存货。 有之前做羊肉抓饭剩下的薄荷叶,还有香葱和香菜,洋葱没有了,阳台的欧芹还没长太多,但问题都不大。薄荷叶、香葱和香菜已经足够搭出清爽的框架了。薄荷叶叠在一起卷起来切丝,香葱香菜切碎,一起混合好备用,薄荷的清香加上香菜和香葱的浓郁味道,香气已经扑面而来了。🦌平时不吃完整薄荷叶,这样切碎的版本倒是会吃得很香。 继续盘库存,虾仁吃完了,但有点贝肉,falafel也没了,肉馅也没有,好在还有几颗鱼丸,可以勉强凑数。 之前做tacos的时候,还有一些酸黄瓜和sliced Jalapeño,这两个酸辣口的和薄荷叶、香菜叠加的组合,味道肯定不会差。清酸带微辣,完美!当然番茄粒粒也可以加进来了,纯纯的凉拌菜组合,公式级别哈哈! 本着食材多样化的基本原则,我又煮了一点儿冷冻蔬菜粒(玉米粒、胡萝卜粒、豌豆粒),煎了一颗土豆(切粒),还有前几天吃鲮鱼茄子煲的时候剩下的小半个茄子。 香料拉满的清空计划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这是在进行冰箱清空计划:把各种剩食材、速食组合到一起。做柠檬慕斯蛋糕剩的小半颗柠檬也派上了用场,一半切成小粒,一半挤汁加进混合好的香料碗里。酸黄瓜切薄片,sliced jalapeño 也丢进去,这碗香料酸味清爽又香气十足,柠檬薄荷的清爽,香葱香菜的辛辣馥郁,每一种味道都在互相叠加又平衡。 couscous 的部分最简单:80g couscous 加 120ml 热水,搅匀后闷 5 分钟,完全吸干水分后用叉子戳开,加橄榄油拌匀。然后我分次把它和之前煎好的各种食材混合到香料碗里。最后,打开吞拿鱼罐头,全部倒进去,一顿大拌菜就成了。这期间除了橄榄油,我没额外添加任何调料,完全靠食材本身的香气和咸酸辣的腌制风味。 P人又一次惊艳J人 装盘上桌,搭配家里仅剩的一颗水果,简单又丰盛,一顿清爽的工作餐就速速上桌!不得不说,食物的做法真的是相通的,用中式凉拌菜的思路对待西式食材,只要大体风味一致,冰箱再混乱,也能产出一碗美味的大拌菜。 🦌这边还在开会,就已经闻到香味了,说:看来半命题作文很是适合你们P人!确实,薄荷叶香菜和香葱混合的那一刻,这碗主食沙拉的美味就注定咯!!

December 19, 2024 · 6 min · 1210 words

🥟解两年前的馋,豆皮包子

两三年前过年的时候,朋友发了一张她在吃包子的图,从包子的剖面来看,里面有豆皮,我瞬间被这个馅儿俘获了,太想吃了。但当时我的面点技艺还没有被完全激发,毕竟国内面食这一块还是很容易获得的,而且不太会踩什么坑。 今年的时候我收获了朋友的提示信息就是这是爸妈的扬州朋友送的包子,时间飞快转到11月,我才空出时间来给家里丰富一下早餐,做了一次猪肉大葱馅儿包子,说是大葱其实也是leek,发面的方式用了小高姐的包子方法,因为家里的蒸屉只能放四五个包子,而我又习惯一次性包10+包子,中间等待的时间会让发酵时间变长,包子发到几乎2倍大😂,包子馅儿会有很大一块空心,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我这次包豆皮包子的时候完全缩短了包好包子之后的发酵时间,只达到轻微醒发的状态,虽然包子皮没有之前那么松软了,但馅儿也会显得比较足。 包子馅儿 大概是18个包子的量,按照馅儿35g皮25-30g的大小。 豆腐皮 ———— 150g 雪菜 ———— 100g 猪肉糜 ———— 150g 姜末 ———— 5g 小葱末 ———— 两根切碎 水 ———— 80g 白胡椒 ———— 5g 盐 ———— 5g 糖 ———— 10g 香油 ———— 10ml 植物油 ———— 20ml 芡汁(水和淀粉1:1) ———— 30ml 豆腐皮用涮火锅用的薄薄的油豆皮,提前过水泡发,反复对折切成丝,大概2-4cm长,1cm宽。 雪菜我用的是袋装腌制过的类型,有不少盐,需要反复清洗把盐尽可能洗掉,洗好后也改刀切碎了。 热锅倒油,加入葱姜末炒香,之后加雪菜翻炒,之后加入猪肉糜,炒散之后加入豆腐皮,之后加水,开始调味:加白胡椒、糖、盐。翻炒均匀,均匀倒入芡汁继续快速翻炒,让所有的馅儿都裹上芡汁比较容易成团。之后淋上香油,装进容器里放冰箱冷藏冷却。 包子皮 中筋粉 350g 水 175g (50%含水量,还可以更高到55%-60%) 酵母粉 6g 糖 15g 馅料冷藏的时间里开始准备和面。温水化开酵母粉,糖面粉充分搅拌倒入酵母水,整体水量加入一半,搅拌成絮状后继续加入剩下的水,和面成团,盖保鲜膜静置30分钟,让面团自己水合,暂时不花时间和面。 时间到之后开始揉面至光滑,大概3-5分钟,让面团微微上劲。之后继续松弛30分钟。 松弛之后揉面团充分排气,切成30g左右一个的小剂子,剂子切面蘸上生粉,压扁后擀圆,就可以开始包馅儿了。 这次我总算领悟到了包包子的奥义就是馅儿似乎可以比皮儿的重量大一些些,也掌握了包包子的基本手法,虽然还是有点丑,但比前两次包的进步了不少。 一个30g左右的剂子我可以装35-40g馅儿,嘿嘿(๑•̀ㅂ•́)و✧。 冷水上锅放好蒸屉之后可以再发酵10-20分钟再上锅,也可以直接上锅蒸,因为馅儿是熟的,上汽之后10分钟就差不多可以出锅了。 晚上朋友下班之后带了巨好吃的冻酸奶来家里,她和🦌姐每人吃了3个包子,我吃了2个,两锅包子就这么库存告急了,朋友回家之后我又连夜蒸了两锅,这就是最近半个月我们家的早餐包子库存了!晚上提前用电饭煲定时绿豆汤,早上起来再调一个醋和辣油的蘸汁,搭配一小碟榨菜,绿豆汤和水果,就是一顿丰盛的早餐!

December 9, 2024 · 5 min · 1164 words

⚓️抓住最近的锚

经过了几个月的调整和适应,我和🦌的生活节律稍显平稳。最近开始规律健身,努力早睡早起,不过还是会有更多不确定因素让我们俩时不时焦虑不安。国内的经济和就业环境的恶化是一种更加迫在眉睫的隐形压力,在逼着我们不断思考未来,也为自己的身份焦虑。 我们俩经常在焦虑的时刻,互相安慰,彼此支持,幸好我们俩焦虑的时刻并没有高度重叠,总有一个人在激素分泌正常且精神状况相对健康的时候可以为另一个人撑伞。 🦌最近在焦虑工作的事情,现在的工作量大且毫无意义,都是在做一些无谓的挣扎罢了,手里的预算也不高,能做的事情不多,偏偏公司对整体业务的期待又特别不切实际。🦌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找到自己能做一辈子的事情,一直保持热忱。每当她为眼下的工作厌烦的时候,都会抛出这个更大的疑问给自己,这又加剧了她的事业危机。 我经常在焦虑的时候想象我越过目前最大的压力来源的那一刻之后,我要做什么。我把它称之为:抓住最近的那个锚。不是想自己能成为怎样的人,不是想自己的人生是否过得有价值。我人生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焦虑充满,反倒现在想着自己为之努力的最近的一个目标实现之后,自己想要做什么,能让我觉得既踏实又充满希望。 我说想续费亚马逊prime 会员,想空一些时间出来写小说,想去隔壁区那个世界排名前十的瑜伽馆上课,她说可以搬去阳光更好的公寓,可以买一辆二手车。 我说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周末开车去附近爬山看海,平时可以在阳光好的厨房里边吃早餐边晒太阳。 只是现在我们为了能够实现下一个目标,还是要继续努努力,虽然不能看到未来到底会找到什么终身职业,但在不断完成下一个目标的过程里,总会离最终的目标越来越近,即便现在还不知道最终要到达哪里。 加油啊我们俩!

August 5, 2024 · 3 min · 697 words

💨绉纱馄饨

之前早餐经常用一碗速冻馄饨对付,里面加虾皮、紫菜、葱花,放点白胡椒,点几滴香油,就可以热乎乎喝上一碗。前阵子看一本小说,女主是豆腐店的老板,用鸭蛋和面,做绉纱馄饨,看得我两眼冒光,馋得抓耳挠腮,加上很久没有在早上吃小馄饨了,手也痒了,就做绉纱小馄饨吧。 因为鸭蛋不太好买到,我用鸡蛋替代了,按道理只需要用蛋清,但我本着不浪费食材的原则,用了全蛋。最近几个月对绉纱小馄饨一直恋恋不舍的,包了冻在冰箱里,没有几天就会吃完,又很快开始惦记了。但凡用手触摸过薄到透明的馄饨皮之后,就再也不会忘记这种柔软又有韧性的手感了。当然吃到嘴里,皮薄但很Q弹,又是另外一种震撼。 用料 中筋面粉: 400g 鸡蛋:一颗大约50g 水:120g 盐:一小撮 是的没错就只需要这一点点食材!! 当然还有一些手粉,可以用玉米淀粉防粘。 步骤 中筋面粉混合好盐,中间打鸡蛋,用筷子搅碎,把蛋均匀分布,之后一点一点加水,馄饨皮需要硬面皮,所以这大概是一个40%含水量的面团。当然也要看不同面粉的吸水性强弱,可以硬,但绝对不能软。 慢慢加水让面粉都充分吸收水分,结成小团,上手揉成团,看过小高姐的面食类视频的都知道,揉成团之后光不光滑不重要,交给时间就可以。醒面30分钟,再上手揉,之前又硬又干的面团画风一转,已经开始变得柔软了,再揉几下就完全光滑了。之后再醒面30分钟,就可以擀面了。 从面团到面饼到面片到薄如蝉翼,完全没有一点要破的痕迹,延展性超乎想象。 开始折叠起来的时候,面饼就需要撒玉米淀粉防粘了。 之后切小块,大概5-7cm都可以,绉纱馄饨一般是馅儿比较大的小馄饨,肉馅可以放多一点,我的包法不是团成团的方法,而是用了传统的元宝馄饨方法,比较费时间,下次该用团一团的快速方法,应该可以达到快速量产。 这次有没有图片,但我真的太想记录一下绉纱馄饨了。(最终我还是补上图片了!哈哈!)

July 19, 2024 · 3 min · 748 words

🥔老板娘洋芋(加茴香版)

( 预警⚠️: 茴香正在菜谱里开会) 很久没有吃茴香了,从朋友家后院割了一把,珍藏在冰箱里,仔细思索要怎么吃才好,又要快手又要好吃,不然的话茴香做馅儿永远都是最完美的选择。在家常菜里,能找到一个又快又好吃的做法,这个菜谱才有机会成为常驻菜。 为了让🦌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设定,老奶奶洋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我做茴香豆腐沙拉的时候,她的抵触情绪差一点儿就把我从厨房掀翻了,虽然最后还是真香。老奶奶洋芋已经够香了,更何况加了茴香呢? 先说茴香豆腐沙拉,方法极其简单,茴香切碎,豆腐我用了嫩豆腐,不过按照北方的习惯,老豆腐也是可以接受的,我小时候吃的小葱拌豆腐用老豆腐居多,当然也是因为小时候的北方,老豆腐比较容易买到,嫩豆腐感觉是最近十来年才开始能够日常买的。 我独立生活之后,关于豆腐的凉拌菜用嫩豆腐居多,包括日式豆腐沙拉(topping是木鱼花),小葱拌豆腐以及今天要说的茴香豆腐沙拉。 豆腐切骰子块,茴香切细末,5mm以内皆可,加盐和香油拌匀即可。我还加了一点剁辣椒和芝麻。大豆蛋白+蔬菜的组合,健康又快手,再搭配一个肉类的主菜配合一丢丢其他蔬菜,这种快手菜搭配一个主菜就可以作为两个人的工作餐。 前一天的豆腐茴香沙拉反馈不错,第二天继续把剩下的茴香消灭干净。左思右想决定用老奶奶洋芋搭配来吃。 食材: 土豆:2-3个 茴香:一把 榨菜:适量(理论上有酸腌菜才是最合适的,但我买不到,为了增加一点脆爽的口感,用了榨菜) 葱蒜末:适量 生抽:20g 白胡椒:适量 白糖:2勺 孜然:适量 单山蘸水:2勺 步骤 土豆洗净去皮,蒸30分钟,太大块的话切一刀,不然太难熟了。蒸煮应该都可以,只是我更喜欢土豆蒸出来的口感。蒸熟后碾碎,整体保留一些小块块的颗粒口感会更好。 之后切茴香,也是切成末,和做茴香馅儿差不多的大小。 葱姜切末,榨菜切末,起锅烧油,我用了一半黄油一半植物油,因为我还没有买猪油😂,想要增加一些香味的层次。葱姜末和榨菜下锅炒,加糖、白胡椒和孜然,炒出香味后,加土豆泥翻炒,把生抽放进去,用一种介于干煸和翻炒的感觉把土豆炒出一点点焦糊,加茴香翻炒均匀。尝下咸淡,补盐或者生抽。 虽然单山蘸水很适合用热油泼上,但为了健康,我直接加在土豆泥里拌匀了,没有额外用油泼。翻拌均匀就可以出锅了。完美的一餐。 吃完之后🦌碳水伤透了,说:你给我下毒! 然后在沙发上午睡半小时。:) One more thing 另外来说茴香的另外一个姐妹,fennel。似乎我们常吃的小茴香被称为dill,另一个叫fennel。具体的我也没有仔细研究,但这两个的香味很近似,超市里时常能买得到的是fennel,茴香头,球形的茴香,主要吃的是根部,有点近似于粗壮的芹菜的样子。 之前一直没有尝试,但没有忍住好奇心,毕竟蔬菜的种类实在太少了,能增加一个算一个。 fennel有两种吃法,一种是凉拌沙拉,很喜欢用柑橘类水果和fennel凉拌,搭配黑醋/红酒醋或者葡萄醋,柠檬汁,另外就是切片进烤箱或者煎锅。 fennel沙拉这个东西真的很美妙,西式的做法里就是加橄榄油和酸甜口的调味汁,也可以直接改成酸嘢的吃法,本身柑橘类有一丢丢微酸,再搭配柠檬汁或者果醋,一点点小米辣剁辣椒,单山蘸水之类的,就可以改头换面变成中式沙拉。fennel+柑橘水果是基本公式,里面还可以加芒果、莓果,再来点沙拉菜也很适合。 煎烤的做法里fennel又是不一样的风味,用黄油+盐+黑胡椒就不错。

July 17, 2024 · 6 min · 1332 words

🍪下午茶新宠

前阵子的某一个早上去买菜,整个超市都弥漫着一股奶香奶香的味道,整体味型很像恰恰香瓜子。🦌很好奇,让我去看看到底是在烤什么这么香。 我去问了正在拿着大托盘在货架和烤箱之间往返的店员,店员指了指货架上的大曲奇饼干,比手掌还要再大一圈。 这高低得整一个吧。 回家之后,煮了个咖啡,搭配着吃,味道不错,但是齁甜。搬来之后时常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多食物都太甜。不过🦌觉得这个大饼干真的很适合做下午茶,四五点钟吃一个,搭配一杯热茶或者咖啡,跟我说下次还要再买。我突然想起去年闺蜜做过一大批巧克力曲奇,好吃绝了,足够香,不干巴,而且甜味正好适合搭配一杯奶咖。我超爱吃,有点怀念这个味道了。 拿起装大曲奇的盒子,看着上面的配料表,还是有点愣住了,本来只需要面粉、黄油、糖、巧克力块、鸡蛋的小小甜品,怎么配料表长达15行?行吧,确实要自己做。 用料 坚果,不要切太碎 — 50g 巧克力块/豆 — 200g 无盐黄油 — 80g 白糖 — 15g 红糖/黑糖 — 15g 小麦粉(我用了全麦粉) — 250g 盐 — 一小撮 小苏打 — 一小撮 鸡蛋 –1个 牛奶 — (看干巴程度酌情加减) 步骤 我第一次做用了大杏仁,后来用的是混合坚果,有南瓜子、核桃、大杏仁、瓜子仁还有一些果干,随便切两刀,把大块改小就够了。 黄油直接冰箱拿出来,切切小块,用叉子或者搅拌棒搅搅碎,我没有厨师机,不然扔进去应该更省力。之后把红糖和白糖加进去,一起混合均匀,不用让黄油化掉,就搅匀。 之前见过的配方里含糖量豆巨高,我真的吃不了,一降再降,做到第三次的时候,才把糖量拿捏好。不过整体的甜度也和巧克力豆是不是太甜有关系,可以看看巧克力豆的配料表里有没有糖,我最近几次用的巧克力豆里都有糖。 搅匀的糖和黄油的混合物里把坚果加进去,也是搅拌均匀,之后加面粉,小苏打,盐,也搅拌均匀,有一种面粉裹着黄油粒粒变成一个一个小球球的感觉,最后加入蛋液搅匀。因为我的黄油也是减量的,看到的很多菜谱,黄油量都在150-200g之间,我觉得是在太多了,就减了,为了不让整体的面团特别干,需要加一些牛奶进去中和,让面团能够成团就行,也不需要太湿润,可以10克10克加牛奶,慢慢调整。 之后把一个大的曲奇面团分成小球,我是60-80g一个,大概能做8个。期间预热烤箱 180度。 铺上烘焙纸,把小球按一按(不要太薄,我的大概1-2cm的厚度),各自之间留空隙多一些,进烤箱烤20分钟。我只用了风炉,大概到15分钟的时候,会看看有没有烤糊,我家的烤箱火力太大了😭,我有点预估不好。 之后就可以开吃咯!最近每周都要烤一次,才可以满足🦌想吃下午茶的心。

July 14, 2024 · 5 min · 1020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