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本站 RSS 地址已更新,别忘了重新订阅哦! 🎉

📖4月读书总结

4 月时间过得很快,在运动、做面包和享受周末中度过,月头和月末都赶上了假期,竟然没怎么看书就结束了。 Anyway,4 月读了 6 本书。5 本来自微信读书,1 本来自其他电子书平台,本月最爱的一本是《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最近处于一种仿佛自我怀疑的阶段,这本书有帮助我调整心态。 4月读书清单——排名分先后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面包学徒》 🌟🌟🌟🌟🌟 《浓缩睡眠法:如何睡少又睡好》 🌟🌟🌟🌟 《东京咖啡时间》 🌟🌟🌟🌟 《奇怪的知识增加了:用科学解读不那么科学的事》 🌟🌟🌟 《特工训练手册:危急时刻如何绝处逢生》 🌟🌟🌟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 微信读书 新开始的这一年,开始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之前在豆瓣看到有人推荐这一本,都说是非常有成效的一本书,我也就在自己有些沮丧和自卑的情绪里开始读它。从我最近比较明显产生的自卑和过分看中别人对自己看法的情绪作为入手点,更针对性地阅读下来,情绪上确实得到了一些改善,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明确自我评价的基准。这是一本可以在失落忧郁时刻时常拿出来看看的书,以青年与大师的对话为整本书的内容体现形式,还可以从对话中再领悟到书中并没有表现出来的含义。 面包学徒 🌟🌟🌟🌟🌟 电子书 上月刚读完了《面包圣经》,这个月因为还在持续研究酸面包,所以又读了这一本。最近除了需要研究酸面包的各种方法以及控制变量,还想做碱水包和法棍,对更天然减少添加剂的面包种类都充满好奇。从体验来说,《面包学徒》的讲解方式更具故事性,有点像纪传体,开头会有一些经历性的描述,当然也少不了对面包基础知识的讲解,这个和《面包圣经》大同小异,但菜谱的展现形式上来看,配图是彩色的,但很多成品图的位置和菜谱并不一一对应,有一些鸡肋,不过对步骤的细节描述更详尽,这也是我看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两本书都算是烘焙届堪称经典的书,没必要分高下,都应该读起来!之后空闲会选择再读读英文原版,方便之后在 YouTube 上看更多烘焙视频,了解面包相关的各种名词。 浓缩睡眠法:如何睡少又睡好 🌟🌟🌟🌟 微信读书 最近我妈一直跟我说自己睡觉不好,我就开始看睡眠相关的书和视频,还体验了一下睡眠追踪的 app,监控自己的睡眠情况。这本书里确定了一个衡量睡眠质量的概念是深度睡眠,保证自己能够快速进入深度睡眠并且维持在稳定的深度睡眠长度上。这样是完全可以高效缓解疲劳并且即使睡眠不足 8 小时,也不会影响清醒时的状态。而成年人需要的深度睡眠时长在 2 小时左右。而我前段时间用睡眠 app 监控到的深度睡眠时间竟然高达 4 个小时,我的睡眠质量应该还不错吧。整本书基本都围绕在如何帮助自己达到快速的深度睡眠,这些内容有一些比较老生常谈,比如按摩放松、热敷促进循环、排解工作生活压力、冥想、改善睡眠环境等等。这本书在开头说起高效、精英、成功人士们在睡眠时间短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精力充沛,估计这本书的初衷也是为了直戳大家对成功焦虑的痛点。但看完之后的收获可能是让大家更重视自己的睡眠质量,强化深度睡眠,在床上昏昏沉沉半睡半醒躺上 8 个小时,不如快速入眠,迅速进入深度睡眠,与其说是如何睡少又睡好不如说是如何睡得更高效。5 月的书单里还有另外几本睡眠的书,还看了《 headspace 睡眠指南》,之后再单独说一说睡眠吧~ 东京咖啡时间 🌟🌟🌟🌟 微信读书 虽然我基本不喝咖啡,对咖啡也没有很高的品位,但真的很爱看咖啡相关的内容。2月的读书总结里就看了很多这种生活方式类的说明书,可能是热爱生活的本性使然。这本书有点像探店,可能连续发 10 个小红书也能展示齐全,这种内容以书的形式呈现,可能只是为了增加仪式感和阅读媒介的多样性。我在书店里也看到了这本书,装帧很精美。正如所有咖啡类科普内容一样,开头讲了一些咖啡知识,我虽然不太喝咖啡,但已经对这些知识烂熟于心了(显然也没有什么用),后面的店铺还真的蛮有趣的,会让人有一种「我想开咖啡店的愿望种子正在心中发芽」的悸动。不过还是更希望这类内容出现在数字媒体上。 奇怪的知识增加了:用科学解读不那么科学的事 🌟🌟🌟 微信读书 一些不太有用但是有点有趣的知识。比如「哈里森·施密特是唯一一个登上过月球的地质学家,他曾搭乘“阿波罗17号”登月,执行阿波罗计划的最后一次任务。但悲哀的是,他竟对月球灰尘过敏。」 快速翻完了。 特工训练手册:危急时刻如何绝处逢生 🌟🌟🌟 微信读书 一直对特工抱有一丝崇拜,但这本书好像是特工的好物推荐小红书,有一点可爱,又有点离谱。很难想象剧里的特工能靠这些看起来不太灵光的好物活那么久。 这么一总结发现自己 4 月真的没看什么书,上月说要看完的《 Digital Minimalism》 ,依旧没有进展。5 月的安排也非常密集,不知道 5 月的阅读量会不会比 4 月更加惨淡。我们拭目以待。下月再见!拜拜!

April 30, 2021 · 9 min · 1926 words

📖3月读书总结

3 月的闲暇精力都用在做酸面包上了,还有去医院,不过好在有惊无险,还是个健康的打工人!因为疲于奔波在医院和公司之间,这个月专注看书的时间变少了很多,而且家附近的书店竟然在最近关门了,看来接下来只能去另外一家更远一点的读书空间了。 Anyway,3 月读了 10 本书。3 本来自微信读书,7 本来自电子书平台,本月最爱的一本是《面包圣经》,反反复复翻看前面的基础理论,对做面包很有帮助,理清了很多思路。 3月读书清单——排名分先后 《面包圣经》🌟🌟🌟🌟🌟 《Sunday Sketching》 🌟🌟🌟🌟 《亲密关系》 🌟🌟🌟🌟 《醉汉的脚步:随机性如何主宰我们的生活》 🌟🌟🌟🌟 《抽象城市》 🌟🌟🌟 《知的资本论:茑屋书店的经营之道》 🌟🌟🌟 《夜脑:在睡眠中自动学习的秘密》 🌟🌟🌟 《完全发酵指南:风味、营养和方法》 🌟🌟🌟 《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价格与生活的经济学》 🌟🌟 《德国的细节》 🌟🌟 面包圣经 🌟🌟🌟🌟🌟 电子书 最近一个月沉迷于制作酸面包,虽然没有练就什么高深的技术,但就是深陷其中。可能 3 月的最佳就是它了吧。因为心除了工作全都铺在了面包上,所以对这本书读得也很上心,前面讲了很多关于发酵、面粉、工具设备、操作的基础细节,还挺好玩的,后面是很多种类的面包方子,不愧是圣经,所有关于面包的事,我觉得已经够全面了,从基础灌输到具体操作,方方面面,无所不包,我最想做法棍和碱水包。可能是我的注意力都被面包吸引了吧,所以这个月看书看得很糙,其他书都看得很快,只有这一本,反反复复,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我觉得我知道怎么做面包了,很开心。 完全发酵指南:风味、营养和方法 🌟🌟🌟 微信读书 前段时间去书店看到食帖的一本面包书里说,sourdough 是反工业化的面包,一击即中我的内心!简单看了步骤发现酸面包是如此天然健康的存在,全程只需要面粉、水和一丁点盐。做酸面包的第一步是自己养酵种,在看了一堆 YouTube 视频之后,我成功养出了酵种并做出了一个很丑的小面包,成就感很高,之后开始对发酵产生了一些兴趣,所以选择了这本书作为参考。上个月的随手翻翻书单里看了精酿和其他酒类的书,都涉及到发酵。发酵确实是一个非常神奇又神秘的过程。不过这本书讲解比较泛,没什么参考价值。 醉汉的脚步:随机性如何主宰我们的生活 🌟🌟🌟🌟 电子书 三联书店刚进店的走廊摆着这本书,都快被翻烂了,一想到今年跑去书店读书就是一件很随机的事件,觉得这本书应该看一看。里面有很多事例和事件想向读者传递生活中的各种随机性,加上一些概率学统计的讲解,感觉似乎是给生活中的某种规律找了一个特定的理由,那就是没有理由,是随机性。随机性还挺有趣的,说不定会影响我对发生的事情或者世界的认知有新的认识。 抽象城市 🌟🌟🌟 电子书 之前在 Netflix上看了《抽象:设计的艺术》,知道了一直为纽约客设计封面的设计师克里斯托夫•尼曼,这本书的命名很明显也采用了「抽象」作为关键词。最近看过好几部以纽约中心的作品,弗兰·勒博维茨的《假装我们在城市》和约翰·威尔逊的《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都是以日常为圆心谈论纽约这座城市的,克里斯托夫•尼曼的这部作品也以纽约展开想象力,用画面和简短的语言诠释他笔下的纽约。随便看看,开开脑洞蛮好的,不由自主会去想,这是不是他在利用自己的当红光环换流量,不如《抽象:设计的艺术》中的那个他,让人惊艳。 Sunday Sketching 🌟🌟🌟🌟 电子书 看完《抽象城市》,觉得噱头大于内容,然后看了这一本更早出版的书。内容活泼有趣了很多,文字内容作为辅助,不会打破作品的连续性,很有趣。这本书我看了英文的原版,睡觉前看英文书总能刺激睡意的发展,能在睡前看着极富创作力的作品睡着,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知的资本论:茑屋书店的经营之道 🌟🌟🌟 电子书 最近在听播客节目《文化有限》时,有一期提到了茑屋书店的经营模式,于是就翻出来了这本书来读。茑屋书店的经营模式已经被很多书店借鉴来使用,最像茑屋书店的诚品书店,还有Page One、言几又、方所等,连一直保持传统的三联书店和新华书店也在革新改革成这样的经营模式,以贴合消费者的喜好。茑屋书店贩卖的是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书,它提供给进店的顾客一种氛围,空间配咖啡来消磨时间,分类更简单直接的书和相关的商品摆在一起既为顾客提供方便又是一种把生活方式打包销售的理念,还有大数据会员卡统计用户信息,提供更多贴合的解决方案。巧了,中国的互联网也在做这件事。消费场景发展到一个阶段,不管什么行业,都会产生新的思考吧。不知道在互联网线上消费、人工智能算法推荐之后,下一步要怎么做? 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价格与生活的经济学 🌟🌟 电子书 也是在听《文化有限》的时候,提到的这一本书,我就找出来看了。讲了一些我之前不知道的通识类知识,但是不算经济方面的书。 夜脑:在睡眠中自动学习的秘密 🌟🌟🌟 微信读书 我以为这本书是完全在讲睡眠中自动学习相关的方法和技巧的一本书,可能是因为各种焦虑导致我竟然会有这么荒谬的想法,睡觉的时候都想继续学习。另外,知道了自己可能有一点鼻中隔弯曲,还有潜在口呼吸的风险,需要额外注意一下。在中度缺乏睡眠的情况下,短时睡眠或者只是闭眼休息几分钟都对精力的补充有所帮助,不过,关于睡眠中学习的秘密就是没什么秘密,该睡觉的时候就睡觉吧。另外,因为家族的其他成员大部分都有睡眠问题,准备下个月看一下其他睡眠相关的书。 亲密关系 🌟🌟🌟🌟 电子书 前面的九章还是比较有借鉴意义的,尤其是沟通方面的。一些关于两性关系或者亲密关系的科普或者分析确实带来了新的视角,还蛮有趣的。而且在各种分析和讲解之后,我发现我还是非常满意现在的生活的,并且还可以努力做得更好。后面的一些话题和数据都是重复之前所提到的相关研究,可能亲密关系的不同话题里也有很密切的包含关系,也可能是确实没什么可说的了。总得来说,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亲密关系使用说明书。...

April 1, 2021 · 13 min · 2669 words

📚我的书籍阅读形式——阅读不止于电子书

二月的读书总结写完了好像还没多久,三月的又要开始了,现在三月过半,只读了三四本书,都是电子书,最近几年的阅读形式基本上是以电子书为主了。而情人节的书店随机事件瞬间影响了我的阅读方式。后来,在春节假期的尾巴,我把两天时间都花在了家附近的书店里,重拾了小时候在新华书店读书的快乐。 纸书和电子书拥有不同的阅读体验 与纸书交互可以带来的阅读喜悦,对设计师而言,也会引发一些针对书籍设计的思考。纸书有购买成本,对阅读场所也有所限制,所以一旦触碰到自己希望读到的书,就会更珍视读书的时刻。 可以选择购买一本纸书,在地铁上、沙发上、床上或者任何能带它去的地方阅读,捧着书可以沉浸于书中,也可以感受周遭的环境变化,阳光洒在身上,风吹动书页。纸书是阅读个体在空间里一个具有实体的陪伴。挑选一本纸书就像是挑选一家餐厅,然后推开门去细细品味。趁着家附近有书店和图书馆,赶紧利用起地段的优势,去和纸书交流一下。 当然电子书的优势也很明显,便携方便,容量无穷大。承载它的方式多种多样,电脑、iPad、Kindle 或者其他电子阅读器、手机……一部比手掌略大的 Kindle 可以储存成千上万本书籍,除此以外还有 Kindle unlimited 、微信读书、网易蜗牛等等平台提供书籍电子书阅读和购买服务。 就算这些大平台没有想看的电子书,也有一些资源网站可以临时提供一些帮助。可以随时掏出手机或者其他随身的设备进行阅读,本地储存和互联网就是一个虚拟大书房,任君挑选。相对纸书来说,电子书更顺应了时代的快节奏,像是工作餐或者快餐,虽然不能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因为校对可能不够精致,也会遗漏很多书籍装帧、排版上的细节),但大体上可以为读书者提供所需要的营养,保证温饱。 挑选一本书 现在选一本书的方式有很多。在线上发现新书的方法都有很多种。很多网站都有推荐功能,可以发现潜在喜欢的书,在豆瓣 mark 一本书,会有相关推荐,点进去看看说不定就会又 mark 好几本,使用微信读书读的书越多,微信读书就越能把握读书喜好,推荐出更贴合兴趣点的书。不过依赖算法推荐会慢慢陷入一个漩涡🌀,在同一个领域了越陷越深,不能及时触达更多好书,所以还是需要更多的途径来获取新的信息。定期看看豆瓣的排行榜,逛一逛和书相关的话题也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书,听一些书相关的播客比如《文化有限》《鼓腹而游》等,也能获得一些有趣的书。 在线下多逛书店,更实际地选择一本书。现代社会的书店,延展成自己家的书房。书店已经不仅仅是承载书籍买卖的场所,还是一个停留点,为顾客提供一种不同的生活方案。不同的书店,有它独特的气质,包括选书的差异和整个店铺的格局给人带来的感受,都有不同的性格,针对不同的人群。时不时逛一逛书店,把握一下书店选书和书店气质之间的微妙关联,边走边看,发现一些新书,也很不错。说到逛书店选书,今年也准备来一个书店巡礼,去不同的书店走走看看。 什么书可以选择电子书,什么书尽量看纸书 对我来说,纸书承载的是工具、信仰和体验,电子书更倾向于过眼。 第一节提过,纸书是经过书籍设计的,设计优良的书会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所以书籍设计很好的一本书,绝对要阅读纸书。 家里的书架空间不多,加上确实也在极简自己的物品,所以只能优中选优放个20多本,这里的纸书对我而言更有精神信仰的意义,每次拿出来都会感叹,这本书真的很绝,值得收藏。 另外,专业性很强的书,需要经常翻看,要买纸书,阅读时前后翻阅查询,或者日常反复翻看都会比电子书更容易体验更好。 生活方式或者时尚杂志,比较特殊,虽然纸质书是良好的媒介,但是苦于家里没什么空间,就只好去书店点一杯茶,随便翻翻了。 价格超过认知范围的书,比如一些艺术类精装书,虽然看纸书更合适,但是动辄上千,买一本实在肉疼,可能会在优中选优之后,剩下的看电子书,但电子书绝对不是这类书的最佳承载方式,而且多数都是盗版翻印的,道德上绝对不推荐,还是希望自己早日实现正版书自由。 买不到的书,比如很多国外原版书或者港台出版的书,买不到就只能看看电子书啦!不过针对外文原版或者港台出版,也有很多正版线上书店,可以选择购买电子书,既方便又是正规途径。比如 readmoo、各国 Amazon Kindle 商店。 小说很适合电子书阅读,比如在 kindle 或者 iPad mini 上,设备方便持握,屏幕尺寸合理,Kindle 还是更舒适的墨水屏,一口气读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很适合呢。 另外,书籍设计不太尽人意的书,也勉为其难地选择电子书吧,以此表示抗议。 尾巴 前几年在多抓鱼卖掉了很多读书时代不加选择盲目购买的书,小小回血了一下,余额放在里面,偶尔也会选一些书买来看,觉得不需要收藏的就会再卖回给多抓鱼。因为有了多抓鱼,已经很少买一手的纸质书了,来回循环的体验也很好。 我有不太容易克服的洁癖,所以买纸书之后的阅读地点比较受限制,收藏的书我绝对不会带出门,只会在家里读。其他的书就可以随便在地铁或者工作休息之余看了。 今年也要认真体会读书的快乐。(๑•̀ㅂ•́)و✧

March 14, 2021 · 9 min · 1968 words

📖2月读书总结

本月开始做月度的读书总结。本来以为这个月读了不少书,但是列出来发现也还好。只是最近开始去家附近的书店读书,有点像宅在家里很久的人开始出门社交的感觉,总之读到好书很棒,读纸质书也很棒,读到一本装帧设计非常用心的好书简直是一天的高光时刻。 Anyway,2 月读了 16 本书。2 本来自微信读书,2本来自电子书平台,剩下12本是在书店读的,其中 4 本是设计类,本月最爱的一本是《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从书籍设计到内容,全方位 360 度的喜爱。 2月读书清单——排名分先后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爱情笔记》 🌟🌟🌟🌟 《设计与死》 🌟🌟🌟 《设计,无处不在》 🌟🌟🌟 《不购买的习惯》 🌟🌟🌟 《家庭系统排列》 🌟🌟🌟 《机场里的小旅行》 🌟🌟🌟 《这把椅子超赞》 🌟🌟🌟 《凤凰文库设计理论研究系列·设计的观念:设计问题 读本》 🌟🌟🌟 《不可撼动的财务自由》 🌟🌟 以下几本只是为了美丽的插图而随便翻翻 《我的咖啡生活提案》 🌟🌟🌟 《我的葡萄酒生活提案》 🌟🌟🌟 《啤酒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 《奶酪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 《鸡尾酒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 《日和手帖 002:生活整理术》 🌟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 线下书店 本来是想在 iPad 上读一下的,但是发现这种偏理论类的内容,在电子书上读很吃力,最开始的 20 页成功在两个夜晚催眠了我。 出门随便逛进书店里,意外发现了纸书,到现在都记得这本书拿在手里的感觉,应该是 B5 的开本,大小适宜,大概 3公分厚,作为一本经典的设计类理论书籍,厚度也很有说服力,但重量真的非常趁手,单手拿着都不会累,应该是用的轻薄的纸张或者回收再利用的某种特制纸,具体工艺没有更深入的了解,但是柔软度非常贴手,但是摸摸它就已经很有吸引力了,本意是想逛街但是却一直惦记着这一本,后来逛到一半直接返回书店然后一口气读完了。理想国的书整体质量都还是很高的,走心。 这本书再次巩固了我的设计理想,有一种设计能够帮助人类真实创造出一个完美的乌托邦的感觉。设计是一种超脱于商业、物质之外的人性关怀,是至高无上的理想。想到这本书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已经出版,影响了几代设计师对设计理想的追求,有多少设计师遵从着自己内心至高无上的设计理想设计出了为社会、用户所用的好设计。这些场景在我的脑海里一一被还原了,真的是热血沸腾。 如果之后家里空间有余,会考虑买一本随时翻看,巩固自己内心对设计的执着。 爱情笔记 🌟🌟🌟🌟 来自 微信读书 我今年最爱的作家是阿兰·德波顿,上个月读了《幸福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的一本书,然后开始了朝圣之旅,按照书籍的时间线去阅读,这个月读了他的2本书。 《爱情笔记》用小说讲故事的方式解释爱情,用哲学角度去剖析爱情的心理,竟然还用到了概率问题来解释两个人的相遇。是很有趣的角度。 刚刚读完《幸福的建筑》不久就读了这一本,对阿兰·德波顿非常幽默有趣的印象更加深刻了,读他的书有一种在听他本人在跟你聊天一样,不仅得到了书的内容,还会深深迷恋上作者本人。 设计与死 🌟🌟🌟 线下书店 之前读过黑川雅之的《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认知中觉得这是一个很喜欢鸡汤文的大师。再读这一本《设计与死》,更加深了这种印象。应该说不能把这本书当作一本设计类著作去读,可以当作一本提到了设计的随笔集去读,就不会对这本书有太多失望,能欣赏的角度也会变多。除了可以收获设计向的心得体会,还有一个长者关于死亡的思考,这么一说,就是赚到了。 这本书的手感也不错,据作者在书中说,是自己过问过书籍封面的。...

February 28, 2021 · 16 min · 3225 words

🕰️我的阅读进化时间线

今年的新计划之一是开始做月度读书总结,正好春节假期也处在阅读的高峰时段,回顾之前的阅读内容和形式的变化,草草做一下时间线回顾。 👶小学在地板上读世界未解之谜、奇幻小说和哈利波特 记得从三年级的暑假我就开始频繁去离家三四公里的新华书店读书了,市图书馆还要距离更远,暑假的隔三差五和学期的每个周末,睡过午觉,就骑单车去书店里找一本喜欢的书,坐在地上靠着书架就这么读到营业结束。那段时间的晚上很喜欢看中央 10 套的《走进科学》和《探索发现》,虽然现在大家都在疯狂吐槽当年被节目狠狠地欺骗过,但当时真的非常痴迷。所以去书店也很爱读《世界未解之谜》系列,金字塔里的诅咒啦、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存在啦、神农架的野人是不是真的啦,这种猎奇的「科普」读物,也因为探险和旅行喜欢读地理相关的书,我妈很支持我,给我订了刚刚创刊号不久的《博物》。为了让自己继续沉迷于虚虚实实的世界里,我从我爸的书架上看到了《鲁宾逊漂流记》,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探险、奇幻,读了凡尔纳的整个系列,《格列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等,自然到后来也会爱上《哈利波特》。不过我已经忘了是同学之间的流行还是我爸偶然给我买的了。 🧒中学沉迷世界经典名著、村上春树和青春小说 我比同龄人晚熟,除了保持着对《哈利波特》的执迷之外,初中还在读世界名著,到初二初三才开始过渡到从相对广泛的范围里选择阅读书目,村上春树的作品是我的主要阅读对象。那时候同学之间已经开始流行看港澳台和日韩偶像剧了,大家都对恋爱有憧憬,读《萌芽》《最小说》,而我订的杂志还是小学时期就订阅的《博物》,对恋爱故事毫无兴趣的我确实有点晚熟了。不过《博物》确实带给了我很多获取知识的快乐,用《博物》和同班另外一个不太看青春文学的同学交换《旅行者》杂志看,不得不说,学生时代常看旅行和生活类杂志直到现在都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我高中才开始走初中同学的老路,读郭敬明,一直到高中毕业,期间买了很多郭敬明旗下的小说读本,压垮了两层书架,前两年整理书架卖了很多给多抓鱼,不过还有一些多抓鱼都不屑收了。《博物》我续订了 6、7 年,一直整齐地摆在书架上,回家还会经常翻翻看。 中学时期是我学生时代,最爱读书的一段时间了,连生日礼物都是列书单,让爸妈拨款给我买。回想起来,可能人总要有一些浪费纸张的懵懂时期吧,似乎除了小说,我对其他「正经」书都不太能提起兴趣。 🧑大学从泡图书馆到 KINDLE 大学经常在图书馆读书,很快就在外文区发现了《哈利波特》英文原版,磕磕绊绊读了三四本,慢慢开始拓展读书的领域到人文、历史、社科,从没有读过这些类型,所以读起来会很吃力,很多读了就忘或者懵懵懂懂的东西。之后发现图书馆的书也不够全面,经常在网上找电子书,从资源网了解到了墨水屏的 Kindle,下单之后算是正式开始电子书之旅。在 Kindle 上读白先勇、深夜食堂,阿西莫夫……那时候 amazon 的书库还在不断丰富中,好在还有很多 Kindle 的论坛、资源网站。从这时候开始,我就很少买纸书,向电子书过渡了,有了 Kindle 的陪伴,才让我在大学毕业时减轻了不少书的负担。 💼结束学生时代之后的互联网阅读 大学毕业到现在,还是会面临搬家的问题,潜在的搬家需求让我一直保持了少买书的习惯,通勤路上一直用 Kindle 和 iPad 读书,极少数经典的书会购买实体书收藏,到现在为止也就保留了 20 本左右。后来微信读书兴起,有很完整的激励体系,Kindle 在这种情况下被我闲置了。加上一些书可以在多抓鱼买到读完再卖回多抓鱼,我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实体书持有数量。小说的阅读份额也在不断降低,工具书、人文、社科、哲学、经济等等更多的领域都开始慢慢涉猎,我很感谢自己能一直保持读书的习惯。 直到现在我还在不断摸索自己的阅读模式,平衡电子书、纸书的阅读形式,以及让不同渠道和平台各司其职。之后会在写一篇文章记录一下最近迭代的阅读模式。

February 17, 2021 · 7 min · 1545 words

🚶走出门去——增加实体交互

2021,去餐厅尝新,去书店阅读,去体验。生活还有咖啡店的墙纸、地砖,餐厅的椅子、碗碟,步行街的招牌,围墙里追逐的猫。 过年基本都在家宅着,直到情人节出门约会。可能是太久没有参与到线下生活中去了,对很多事都变得敏锐了。 吃完饭对餐厅里的蔬果汁很满意,这个时刻开始感受到体验的重要性。手机 APP 里那么多蔬果汁做法,轻食意面菜谱,从来没想过要去尝试一下,直到今天喝到之后,动起了自己动手的念头。2020 年疫情以来,在家做饭的频率变得很高,确实做出了很多美味的饭菜,也有很多新尝试,之后适当增加线下交互体验,说不定可以加快新尝试的节奏和步伐,探索更多新的家庭菜谱。 吃完饭去逛了家居店,这家店人不多,也引导进店的顾客对自己喜欢的家具、产品进行体验,两个人在店里摸摸、坐坐、看看,试坐了设计史上的几个经典椅子设计,发现巴塞罗那椅的背部弧度并不适合坐, 伊姆斯休闲椅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之后,依旧美丽,也很舒适。之后话题向「自己喜欢的椅子」延展,最后决定去 Page One 看一看有没有一本叫做《椅子 100 》的书。 很久没有逛书店了,看到实物展示,伸手触摸书的封面,感受书的厚度、重量、手感,整个人被瞬间击中,脑子里只有一句话:纸书真好。 最近几年的阅读形式基本上是以电子书为主了,二月的新计划本来是在博客上做月度读书总结,然后开始在脑子里修改自己的二月计划,在月度读书总结的基础上,决心再努力增加阅读实体书,而书店的陈设和环境氛围也成为纸书阅读的一个维度。当然我也可以在家、在地铁上阅读纸书。对常年以宅为主的我来说,在读纸书的时候,在线下书店增加探索的步骤,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没有看到《椅子 100 》,但书店主推的艺术设计类书籍里有一本介绍椅子的书,小开本,生活方式向的轻松风格,简单翻看了一下。开始思考自己家最适合的椅子可以有哪些选择,不过椅子的选择除了看中外观和功能性之外,一定是要试坐的,这也是有必要增加实体交互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互联网行业也在强调交互体验的重要性,一旦深陷与线上的交互体验之后,被智能推荐围绕,用户在自己的兴趣里兜圈,淘宝只会推荐你曾经浏览、购买过的相关、相近类型的产品,给你打上「生活家」「时尚白领」「数码达人」的标签,推荐你可能更感兴趣的内容,把用户黏在 APP 里。 在线上越久,越容易对现实失去感知,去餐厅吃饭而不是每天对着外卖软件划来划去,看看餐厅邻桌的食客在吃什么,菜单上有什么新鲜的菜式,为自己家庭菜谱增加灵感;到书店里看看陈设,而不是每天在读书 APP 里看兴趣生成的电子书,推荐书籍摆在最显眼的地方,各种分类排布,书架高低错落,看封面,用手摸摸书,更真实的感受扑面而来。 还有咖啡店的墙纸、地砖,餐厅的椅子、碗碟,步行街的招牌,围墙里追逐的猫。保持多种交互的方式,生活确实会有更多灵感。🍃

February 14, 2021 · 5 min · 1130 words

🍲家庭牛腩螺蛳粉

最开始接触到螺丝粉是在一个叫回家吃饭的APP上,有一个料理人的家乡是江西的,主打江西米粉,但是因为粉里加了酸笋,味道就会和螺蛳粉有点类似。网红嘛,价格也自然不便宜,虽然量也是给的很实在,一大碗也要斥巨资65元。后来有一次下单之后等了3个小时都没有吃上,觉得这种订餐体验实在是太差了,我和鹿姐就决定自己动手了。 买来的方便装螺蛳粉,用牛腩汤煮粉,味道和层次都得到了极大地升华。至今都是家里周日晚上的固定菜目,它不会放在一周的任何时候,除了周日晚上。我觉得在我们俩心里对这道固定时间出现的菜单的感觉应该是有复杂的情感的。它是对周末的一个总结,为这两天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也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周一做最后一次放纵和享受。(诗朗诵现场 方便装螺蛳粉的选择 其实基本不用选择,最近吹的比较多的是好欢螺,我之前两年买过柳全、好欢螺、螺霸王、螺蛳粉先生,味道总体来说都差不多,基本都属于方便食品嘛,不过可能有的品牌配料里给的花生米不太新鲜。 其实螺蛳粉对我来说就还好,没那么大吸引力,但是牛腩螺蛳粉我真的就扛不住了,所以这碗牛腩螺蛳粉的里最关键的其实还是牛腩。 一块合适的肉 这个问题就高深了,不过对于我这种没什么烹饪经验的厨房小白来说,就尽量选新鲜的牛腩吧。 其实牛腱子也行,但是牛腱切起来比牛腩费劲儿,炖完可能还会存在咬不烂的情况,比较令人抓狂,咬不烂吐出来就不能体现我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的了,不好不好。其实冷冻的肉也行,反正都是成年人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牛肉切成方块,2-3cm就差不多了,两个人吃的话,切出10块左右就是很丰盛的一大碗了。 配料 牛腩………………………10小块/2人 花椒………………………少许(随便加点的意思) 料酒………………………少许(可加可不加) 八角………………………1-2个 大葱………………………2小段 姜片………………………3-4片 蒜瓣………………………3-4瓣 干辣椒……………………3-4个 桂皮………………………1小片 生抽………………………2小勺 老抽………………………半勺 白砂糖……………………一勺 方便螺蛳粉………………一份(想吃两份也行,不影响以上配料的分量) 步骤一:牛腩飞水 买来的牛腩大概估计一下量,先不用急着切小块,整块放冷水里,加姜片,料酒,焯10分钟左右,撇一撇浮沫,捞出来沥干水份。 步骤二:炒牛腩 热锅放油少许,加白砂糖、花椒、蒜、干辣椒、八角还有桂皮,炒出香味之后把牛腩块放进去,之后放2勺生抽,半勺老抽。 步骤三:炖牛腩 整锅料都倒进高压锅里,加700ml热水和两段葱白。高压锅炖大概50分钟。(没有高压锅就用炖锅、汤锅,各种普通锅,稍稍多加点水盖盖子小火炖。) 步骤四:泡米粉 趁着锅里肉放炖上,把米粉泡起来,不过有的米粉不需要泡,这个可以提前看一下包装袋的说明。 步骤五:清水煮粉-第1道 用清水把粉煮到七八分熟,滤掉水备用。可能煮粉的时候煮出一些米糊,尽量滤掉。(一般米粉煮15-20分钟就差不多完全OK了,所以这一步煮10分钟左右) 步骤六:肉汤煮粉-第2道 锅里牛腩炖的差不多了,为了省去疯狂嗦粉时吃到调味料,把八角、花椒、桂皮之类的都捞出来扔掉。用肉汤继续煮米粉,继续煮五六分钟。 步骤七:加料 把螺蛳粉包装里的粉料包都拿出来,放螺蛳粉汤料包、螺蛳肉、酸笋,根据自己口味放辣椒油。出锅前再放花生米、腐竹片片。 最后,装进你最爱的大碗里开一罐冰雪碧还是冰可乐还是冰苏打水,非常爽快。 粉,还是要趁热嗦。🍻

September 10, 2019 · 6 min · 1365 words

我在B站学游泳

最近几个月做过的最令我喜悦的一件事大概是在B站学会了仰泳,准确来说应该是躺着游泳,因为还没有完全学会打腿,不过能躺在水面上游几个来回已经是非常喜人的进展了! 五一放假的时候,我和🦌去家对面的健身房游了一次泳,重新体会到了水里的快乐,然后我今年的生日礼物就是家对面健身房的健身卡。之后我和🦌就开始以每周3次的频率在游泳了。 一开始🦌还是狗刨+躺尸式仰泳,我是学院派的蛙泳,🦌虽然狗刨的不如我快,但是躺在水里好自在,看得我好羡慕。本身我还是很害怕水的,一直不肯自己尝试躺在水上,大概是因为惜命的原因吧。 🦌在旁边轻描淡写:“躺着游根本不用学,一躺下来就飘着了,你不用担心沉下去的。” 我鼓足勇气试了几次,都呛水了,在之后又一次失败的教训之后,我一个回魂,应该去B站搜索仰泳的教学的啊! B站的教学类资源内容丝毫不逊色于鬼畜类目,刷了几个视频之后,我眼光一亮!胖乎乎的教练专业里透着一丝蠢萌,各种表情自带笑点,教学风格也非常简洁,我!!喜!!欢!!然后就像追剧一样一集一集跟着看,我还因为在地铁上频繁重复观看把手机用到欠费。(后来和朋友聊天还知道了另外一个消息:我们两个在看同一个up主的视频,四舍五入就是同一个教练在教我们两个游泳了。) 先是练习遇到紧急情况之后的自救: 比如不能因为本能想要用力挺起上半身,因为这样你会沉的更厉害 再比如鼻子没到水里之后要知道下意识用鼻子呼气,这个后来变成我换仰泳之前最先练习的动作,把头仰着浸到水里,用鼻子呼吸,重复几次,然后再开始游。 … 之后是练习在水上飘起来,我一开始是抓着岸边,用腿蹬水,在有人不用浮板的时候,趁机用一下,把浮板放在胸前抓住,练习挺肚子的姿势,之后在加上腿的动作和手的动作。 听起来还是蛮简单的,最开始的练习还是需要🦌的辅助,她站在我前进方向一两米防止我呛水,或者及时把我捞起来。后面就比较顺利可以游完单程25米的泳道了。 一旦换了一个新的视角开始观察,就会觉得世界非常神奇。之前蛙泳的时候,除了可以观察今天的水干不干净之外,就是看池底以及别人的腿,现在仰着游泳虽然会因为一些没有完全消除的恐惧导致的心跳加速之外,就是可以在某一个瞬间感觉到自己很像是一只白白肚皮的青蛙,在河面上蹬啊蹬。 emmmmm 不过青蛙这个意象大概是因为我最近比较习惯反蛙。 现在形成的锻炼 Route 是早上7:30左右到达泳池,蛙泳250米之后换成蛙&仰交替,游大概40min,900m-1000m,之后去洗澡回家,再去上班。早上泳池老年人为主,相对人少,水也干净,甚至不会因为晚上回家的懒惰心理放弃锻炼。一天从7点开始甚至还运动了的感觉还是很愉悦的。 One more thing:顺便夸一下Apple Watch Series 4 最开始我只进行蛙泳的时候,准确度很不错,但加上不怎么标准的仰泳,距离就是突然暴增,最近数据变稳定了很多。我没有购买蜂窝版,但在运动记录方面,Apple Watch Series 4 确实能提供很多数据的帮助和完成运动的喜悦。对于我这种被奖励系统抓的死死的单纯女孩来说,Apple Watch 确实吃定我了。 已经买了大半年了,才突然醒悟把贴着的软趴趴的保护膜撕掉了,以我游泳的撞击频率,表盘还是安然无恙。(但我还是没有勇气把 iPhone X 的贴膜撕掉嘿嘿。) 去年吐槽的 Sony 智能耳机发挥余热,在我的廉价耳塞离奇在水中丢失之后,替代了它的位置。有时候还会真的把它当作一款防水耳机在水里听下歌什么的,至于听不听得到,那就看我的运气了,不过我是不是要给它规律充电,就要看它的运气了。毕竟大多数时候,它也就只是一个挂得住的游泳耳塞。嘻嘻嘻。 新的目标是能在健身卡到期之前学会自由泳。(又是一个flag

August 28, 2019 · 7 min · 1425 words

🛍️2017-2018买了啥

—— 过去的这一年你都买了些什么? —— 可能是因为穷的原因我觉得我得写成「过去的两年我都买了些什么?」这一篇就只写小家电、数码产品吧~ 产品目录(按时间顺序) Sony SSE-BTR1 美的 SZK-3B20 无雾加湿器 罗技K380蓝牙键盘 云麦好轻 mini2 智能体脂体重秤 Bose QuietComfort 35 Wireless Headphones iPhone X Dyson Supersonic 吹风机 Bose QuietControl 30 Wireless Headphones NINTENDO SWITCH iPad Pro 11寸 Sony SSE-BTR1 2017年初我还是频繁出入健身房的运动女孩,从过年大吃大喝的状态恢复到日常运动的状态,买的第一件东西就是运动耳机。 当时还在用大学期间买的 Sony NWZ-W273 MP3 运动播放器,每个月都会重新筛选出喜欢的歌还有适合健身节奏的音乐下载下来灌进去,充电接触失灵是我想换耳机的一个契机。 SSE-BTR1 当时吸引我的叫法是智能穿戴设备,户外跑步 GPS 定位绘制路线图,根据选择的运动模式监控心率变化进行语音提示,蓝牙连接支持通话,2米防水,同时也可以当作 MP3 来用——16G 储存空间。 这款智能耳机主要还是对跑者有很大的帮助,提供的功能也都是围绕跑步进行展开的,续航大概3h。我一开始使用是通勤期间带着快走记录运动状态,下班之后戴着去健身房,我基本上把跑步当作热身,GPS 功能也因为比较耗电基本处于常关状态,主要是在跑步/划船/椭圆机的时候才用一下心率功能,迄今为止只用它游过一次泳。 emmm最后如果一定要说一下音质的话,基本上跟100以内价位段的耳机差不多。 不过今年发现专门对应设备的 app 已经从 App Store 下线了。对它的使用程度也是保持在一个人运动的时候肯定会带的设备,没有再继续烧运动耳机了。现在唯一后悔的就是 1698RMB 的价格可以选择的运动耳机很多,但当时就只被多功能吸引了。 2019年6月更新:开始游泳了,能戴着去游泳还是一个加分项。但现在依旧觉得不太适合买。 综合评分:★ 总结起来就是:不太值得买啊!!! 美的 SZK-3B20 无雾加湿器 北京常年干燥,2017年年初搬家之后就考虑入手加湿器,当时逛知乎和b站看了很多加湿器的测评和科普,北京自来水管的生活用水本身杂质很多,用超声波加湿器恐怕会伤害呼吸道和肺,最后决定选一款蒸发式的加湿器。价格、颜值、功能综合对比了一圈,最后真的累了,几乎相当于盲选买了美的 SZK-3B20 无雾加湿器。2017年价格:599 (现在京东399)。...

January 5, 2019 · 23 min · 4676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