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月读书总结
11月和12月一共读完了 17 本书,其中有 13 本实体书,4本电子书,大部分都是最近一年的新书或者再版。这段时间的兴趣点在人文、建筑上,读了很多通识类的书,信息量不多不少,很适合我这种非专业人士以了解的方式阅读。 其中最喜欢的书是《人文主义地理学》、《城市的语言》和《少子社会》。今年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三位作者,这两个月读的书里,就有其中的两位,段义孚和迪耶·萨迪奇(另外一位是之前读过的美食作家迈克尔·波伦)。 11、12月读书清单——排名分先后 《人文主义地理学》🌟🌟🌟🌟🌟 《城市的语言》🌟🌟🌟🌟🌟 《浪漫地理学》🌟🌟🌟🌟 《少子社会》🌟🌟🌟🌟 《字体怡人》🌟🌟🌟🌟 《鹅》🌟🌟🌟🌟 《建筑日本》🌟🌟🌟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闲散的哲学》🌟🌟🌟 《B代表包豪斯》🌟🌟🌟 《共犯》🌟🌟🌟 《福尔摩斯的餐桌》🌟🌟🌟 《家 好好想想如何住》🌟🌟🌟 《极简之美:回归本质的平面设计法则》 《在街角发现设计》🌟🌟🌟 《好旅馆默默在做的事》 《人类愚蠢辞典》🌟 人文主义地理学&浪漫地理学 段义孚 🌟🌟🌟🌟🌟 & 🌟🌟🌟🌟 实体书 今年读过的书里能排到TOP3的书。如果一本专著的书让我都能觉得轻松可以读完,要么是一本很浅显的书,要么是作者由浅入深,知识面过宽,能把毕生所学所想用简洁到毫无基础的人都读得懂,并且深深被吸引住了。我觉得这本书应该是属于后者。 阅读体验超级好,并且能感受到作者的文字功力以及他能把很多交叉学科的内容融会贯通娓娓道来的人格魅力。这本书本来是10月读的,但是我一直拖着没写,本来想把段义孚的书都读一遍,写一个专题,但后来细读第二遍这本书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很令人介意的细节,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我对概念并没有更正确的理解,所以主题阅读暂时还没有顺利完成。但并不影响它成为我今年的榜单前几名。 在这本《人文主义地理学》里讨论生命的意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还有很多很哲学的问题,原来地理学也可以融合这么多内容。惊讶并且惊叹。 我后来了解了段义孚的一些过往,叠加上刚刚读了他的这两本书,传奇的经历配上自己的努力,确实是传奇。另一本书是《浪漫地理学》,比起《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轻松畅快,读它更像是读一首诗,浪漫又柔美,地理学这么枯燥的内容,竟然可以用这么优美的文字描写出来,只有大师才能做到了。 这两本书相比,我更喜欢偏个人传记的《人文主义地理学》,掺杂的内容更丰富,虽然书本身不长,但会留下很多思考。喜欢。 城市的语言 迪耶·萨迪奇 🌟🌟🌟🌟🌟 实体书 以我现在对信息和知识的掌握,这本书值得再读。 它的信息领域不仅仅局限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上,而且涉及历史人文、社会经济、地域、政治。 城市不是简单的霓虹灯牌、高楼大厦,或者仿佛从不停止的喧嚣和繁华,而是一个多元的概念。即便我们向往伦敦、巴黎、纽约、迪拜、上海或者北京,也要欣赏繁华对立面的老城、贫民窟,赛博朋克的对立面。建造一座城市,不是要它光芒万丈,也要给所谓的「阴暗和瑕疵」留有足够的空间,接受顺遂,也能兼容意外。我也向往城市,但不希望自己仅仅迷恋城市的纸醉金迷,橱窗里的光彩绚丽,城市不是照着哪个模版就能即刻生成的三维模型,而要接纳和契合复杂而多样的层次。 想起国内去过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旅游城市,同一个模版下套用的古城商业街和步行街,就会惋惜和厌倦,老街和古镇的印记被商业浸染,但可能每个有感悟的生命,都觉得它们值得被更好地对待。不同的地域、时代下的城市,要让居住的人和路过的过客都能体会到真实的温度,我祈祷它最好不要千篇一律。 少子社会 山田昌弘 🌟🌟🌟🌟 实体书 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能从中读到更多篇幅关于两性平等的问题导致少子社会,我潜意识里更加以为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拥有自我意识,用自由的意志去判断自己该不该生孩子,但结果肯定是没有我最初想象得这么简单。 虽然两性平等是少子化中一个重要的议题,但是社会多方面的问题最终导致了这个时代的少子化。社会压力越大,年轻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对于生活品质和子女的高期待,等等诸多原因造成了低生育问题的发生,甚至从书中的表格里可以解读出,结婚女性依旧在挑选比自己收入更高条件更好的男性,条件更好的男性也更容易结婚,经济条件高于平均经济水平的男性结婚率更高,而经济条件高于平均经济水平的女性结婚率反而降低了。 虽然性别议题开始被我们重视起来,但目前也还是小范围,大环境里更多的女性和男性对于性别问题还是抱有很传统的认知,并且可能经过多年都不一定能够解决。把少子问题归结到性别意识上是我的一厢情愿,我希望性别平等发挥作用,而把少子问题归罪到女权上,并开始攻击女权的这部分人,只是在找软柿子捏。如何创建一个更有「希望」的社会环境,包括很多大的议题,需要社会、政府去推动和解决,而不单单把矛头指向归结到女性/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上。 字体怡人 高桥善丸 🌟🌟🌟🌟 实体书 大概是去年mark的一本书,关注它的原因是因为译者是 the type 成员,年纪轻轻但是做了非常多厉害的事情,对字体的热爱也让她翻译了一本日语字体书。 翻到这本书觉得装帧设计也是很用心的,甚至连章节的装饰纹的设计都对应了字体设计的几个基本变形法。之前对typography的认知也有一些局限,我一直以为书中给出的那些文字设计的案例是calligraphy,而非typography。虽然现在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calligraphy 和 typography 的差别,但 typography 可以不是一套覆盖所有字母或者主要文字的字体包,而是具有一定规律或者节奏的文字组合。书中把文字的设计以规整的网格为基础做变体,演化出5种不同的规律,摇摆的、飘散的、融化的、通透的、神似的,对应 typography 的不同设计思路或者说应变方案,第一次从看似多变的字体设计中寻找到设计的规律,也很有趣。 以案例主导的设计书,确实很适合读实体,触摸印刷的感觉会有一种真实和内容互动的感觉。 鹅 张羞 🌟🌟🌟🌟 微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