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进化时间线

今年的新计划之一是开始做月度读书总结,正好春节假期也处在阅读的高峰时段,回顾之前的阅读内容和形式的变化,草草做一下时间线回顾。

👶小学在地板上读世界未解之谜、奇幻小说和哈利波特

记得从三年级的暑假我就开始频繁去离家三四公里的新华书店读书了,市图书馆还要距离更远,暑假的隔三差五和学期的每个周末,睡过午觉,就骑单车去书店里找一本喜欢的书,坐在地上靠着书架就这么读到营业结束。那段时间的晚上很喜欢看中央 10 套的《走进科学》和《探索发现》,虽然现在大家都在疯狂吐槽当年被节目狠狠地欺骗过,但当时真的非常痴迷。所以去书店也很爱读《世界未解之谜》系列,金字塔里的诅咒啦、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存在啦、神农架的野人是不是真的啦,这种猎奇的「科普」读物,也因为探险和旅行喜欢读地理相关的书,我妈很支持我,给我订了刚刚创刊号不久的《博物》。为了让自己继续沉迷于虚虚实实的世界里,我从我爸的书架上看到了《鲁宾逊漂流记》,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探险、奇幻,读了凡尔纳的整个系列,《格列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等,自然到后来也会爱上《哈利波特》。不过我已经忘了是同学之间的流行还是我爸偶然给我买的了。

🧒中学沉迷世界经典名著、村上春树和青春小说

我比同龄人晚熟,除了保持着对《哈利波特》的执迷之外,初中还在读世界名著,到初二初三才开始过渡到从相对广泛的范围里选择阅读书目,村上春树的作品是我的主要阅读对象。那时候同学之间已经开始流行看港澳台和日韩偶像剧了,大家都对恋爱有憧憬,读《萌芽》《最小说》,而我订的杂志还是小学时期就订阅的《博物》,对恋爱故事毫无兴趣的我确实有点晚熟了。不过《博物》确实带给了我很多获取知识的快乐,用《博物》和同班另外一个不太看青春文学的同学交换《旅行者》杂志看,不得不说,学生时代常看旅行和生活类杂志直到现在都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我高中才开始走初中同学的老路,读郭敬明,一直到高中毕业,期间买了很多郭敬明旗下的小说读本,压垮了两层书架,前两年整理书架卖了很多给多抓鱼,不过还有一些多抓鱼都不屑收了。《博物》我续订了 6、7 年,一直整齐地摆在书架上,回家还会经常翻翻看。
中学时期是我学生时代,最爱读书的一段时间了,连生日礼物都是列书单,让爸妈拨款给我买。回想起来,可能人总要有一些浪费纸张的懵懂时期吧,似乎除了小说,我对其他「正经」书都不太能提起兴趣。

🧑大学从泡图书馆到 Kindle

大学经常在图书馆读书,很快就在外文区发现了《哈利波特》英文原版,磕磕绊绊读了三四本,慢慢开始拓展读书的领域到人文、历史、社科,从没有读过这些类型,所以读起来会很吃力,很多读了就忘或者懵懵懂懂的东西。之后发现图书馆的书也不够全面,经常在网上找电子书,从资源网了解到了墨水屏的 Kindle,下单之后算是正式开始电子书之旅。在 Kindle 上读白先勇、深夜食堂,阿西莫夫……那时候 amazon 的书库还在不断丰富中,好在还有很多 Kindle 的论坛、资源网站。从这时候开始,我就很少买纸书,向电子书过渡了,有了 Kindle 的陪伴,才让我在大学毕业时减轻了不少书的负担。

💼结束学生时代之后的互联网阅读

大学毕业到现在,还是会面临搬家的问题,潜在的搬家需求让我一直保持了少买书的习惯,通勤路上一直用 Kindle 和 iPad 读书,极少数经典的书会购买实体书收藏,到现在为止也就保留了 20 本左右。后来微信读书兴起,有很完整的激励体系,Kindle 在这种情况下被我闲置了。加上一些书可以在多抓鱼买到读完再卖回多抓鱼,我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实体书持有数量。小说的阅读份额也在不断降低,工具书、人文、社科、哲学、经济等等更多的领域都开始慢慢涉猎,我很感谢自己能一直保持读书的习惯。


直到现在我还在不断摸索自己的阅读模式,平衡电子书、纸书的阅读形式,以及让不同渠道和平台各司其职。之后会在写一篇文章记录一下最近迭代的阅读模式。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